“山寨王变身品牌王”
让中小手机厂商颇感意外的是,昔日的山寨带头大哥似乎变成“势利眼”,联发科转而优先支持“中华酷联”这些品牌厂商。今年智能机芯片出货的预估数据显示,中小手机厂商只占联发科出货量的20%左右。
王中成决定完全放弃功能机的生产,转战智能机,是在2011年底。“牛尾巴拉不住了,(行业)大洗牌了,要跟着潮流走。”王中成说:“2011年底我们就彻底不做功能机了。(其实)功能机在中国会有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细分市场。这两类人群必须由功能机去做,比较有优势。安卓系统他们不会玩。老年人只要有几个固定的拨号就可以完成了。”其实,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作为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手机厂商,往哪里走,走到哪一步,得由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制造商说了算。
在智能机趋势已然明朗的2010年和2011年,功能机市场快速萎缩。中小手机厂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芯片解决方案,王中成看着“山寨友军”大批倒闭。没能适时推出智能机芯片解决方案的联发科是“最大嫌疑犯”。
联发科在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行业大洗牌时刻铸下大错:忽视安卓系统芯片方案的研发,继续押宝微软的WindowsMobile,导致步伐比市场行情慢了半拍。曾经的“行业颠覆者”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吞下苦果,每股盈余从2009年的34元,跌到2011年不到13元,同期毛利率大降17%。在智能机芯片方案推出前,联发科向中小手机厂商供应“类智能机芯片方案”解渴,然而,类智能机的用户体验并不好,“某个时间段体验一下(类智能机),是体验不出来的。但是长期用,区别还是挺大的。我想用什么我需要什么,在智能手机上,我随时能找到(类智能机就不行)”,王中成告诉南都记者。
与此同时,智能机趋势难以阻挡,市场格局瞬息万变。在关键的2010年和2011年,曾被洋品牌和山寨手机打得满地找牙的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借助“山寨大王”押错宝带来的喘息时机,携运营商渠道、技术优势,重回国人面前。
2011年下半年,回过神来的联发科推出智能机芯片方案。今年,则加快研发智能机芯片,主攻千元机市场,预计将出货7500万颗,比2011年大增6.5倍。然而,让中小手机厂商颇感意外的是,昔日的山寨带头大哥似乎变成“势利眼”———看到“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依靠运营商渠道,成为市场主导,联发科转而优先支持这些品牌厂商,“山寨王变身品牌王”。有媒体报道,年出货6000万台手机的深圳辉烨董事长翁伟民抱怨联发科,想抓中兴、华为这些大客户,“给我们(白牌老客户)的支持力度减少,技术(优先取得)、价格都是”。
联发科中国大陆区总经理吕向正坦承,今年智能机芯片出货的预估当中,中小手机厂商只占联发科出货量的20%左右。
不过,芯片产业格局也已物是人非,高通、展讯等竞争者均看好千元机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出类似联发科当年“TurnKey”的智能机芯片解决方案,这些低端芯片的放量生产是“500元智能机时代”正式来临的关键。
押宝“千元智能机”
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至少有7.7亿潜在用户在等待手机厂商们挖掘。这个市场空间够大,足以容纳他们的存在。然而,业界疯传,整个手机行业的90%或99%的利润都被产业链上游的苹果和三星拿走,且不说王中成们活得艰难,中兴、酷派等国内大厂的利润率也在持续下滑中。
从方案商到设计公司,再到元器件的采购,一系列工序完成之后,中小手机厂商们能否掀起2007-2009年时的大风大浪,还是个疑问。
做“类智能机”时,中小手机厂家除了从硬件中获利外,还能依靠预装商业模式赚钱: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开发应用程序,将之内置于功能机中,再通过电信运营商由SP实现短信代扣费获益,所获收入在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应用开发者、SP四方之间,按比例分成。那时,电信运营商是中小手机厂商之友。然而,中小手机厂商与运营商的“同盟”关系在智能机时代荡然无存。
智能机时代,中国的手机销售转向以运营商渠道为主导,电子商务及社会渠道的销售相对弱化。这些运营商抛弃了质量不太稳定、品牌能力差的中小手机厂商,选择品牌手机制造厂合作。国产手机厂商中的“中华酷联”由此成为大赢家,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华酷联”出货量已闯入国内智能机销量排行榜前五,重现2003年前后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超50%的辉煌。
日前,中兴通讯副总裁何士友透露,中兴国内市场65%的手机出货依赖运营商渠道,全球出货则为九成。对这些大牌厂商来说,通过运营商渠道进行销售,不仅可以利用运营商完善的渠道网络优势,又可以借助运营商的话费补贴扩大手机销量。不幸的是,王中成们在对运营商渠道的争夺大战中只能落败,昔日“盟友”变身拦路虎。
除此之外,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联发科发力智能机芯片市场,中小厂商得以采购类似“Turnkey”的智能机芯片解决方案,三四年前的那套加个外壳和电池就能生产手机的光辉岁月,似乎又回来了。然而,乔布斯所重新定义的智能机,已然倾倒众生。所有智能机的“正脸”都是大屏幕,由不得中小手机厂商再拿“水立方”、“宝马”、“开光”等“雷人爆款”吸引顾客,款多量少、快进快出的“快时尚”盈利模式玩不转了。
何况,智能机的技术门槛较之功能机高出许多,即使是联发科的智能机芯片解决方案成熟,也不再是“加块电池,配个塑料外壳”就能出货,操作系统、软件、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整合及测试均需投入大量精力。资金投入也要更多,“智能机的部件很多都很贵,不像功能机,一个成品才几十块钱嘛。我们还得向高通缴纳3G专利授权费”,王中成告诉南都记者,“做功能机投入二三百万就可入场,智能机起码需要七八百万”。
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手机厂商的价格优势不再。这些中小手机厂商,技术、品牌、产业链掌控等方面拼不过大公司,原有的高性价比优势却也荡然无存。酷派手机品牌市场部负责人李旭青直言,“就算你(中小手机厂商)不赚钱,你加上自己(制造智能机)的成本,差不多四五百块钱,再拿去零售渠道,也要卖到500多块钱。这样的话,其实你跟品牌厂家的价格是一样的。‘中华酷联’已经出到500多块钱了,还送几百块钱的话费。那你同样的价格,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呢。”这样的后果是,中小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几无可能重演“山寨大军”当年的辉煌。
不过,王中成可没转行的打算,他坚信手机行业是个“阳光的行业”,“每个人都要用(手机),是个必需品”。
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突破了10亿大关,其中智能机用户约有2.3亿。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2年上半年达到9485.5万部,占同期手机市场出货总量的48.66%,并呈现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8亿台。目前,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至少有7.7亿潜在用户在等待手机厂商们挖掘,毫无疑问,在更新换代过程中,王中成们的千元机正处于主力价位段。这个市场空间够大,足以容纳他们的存在。国内手机广告平台有米广告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还不见踪影的中小智能机品牌,在第二季度拿到2.3%的市场份额,其中0.46%是使用安卓系统的高仿苹果手机。另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8%。在目前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王中成的确难以找到另外一个成长性如此之好的细分行业。
然而,这也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小米、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正冲进来分一杯羹。激烈的竞争意味着,诚虹等中小厂商的利润将越来越薄。业界疯传,整个手机行业的90%或99%的利润都被产业链上游的苹果和三星拿走,且不说王中成们活得艰难,中兴、酷派等国内大厂的利润率也在持续下滑中。
王中成说,他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做好产品。他寄希望于在智能机实用性功能上,例如超长待机、音乐功能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把市场区分开,避免同质化。对于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手机厂商来说,这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王中成透露,目前,他的单机利润有二三十块,利润率约10%,“一个月销量两万台以上,才能把开发费赚回来”。南都记者让他预测一下全年收入的大概数字,王中成心里没底,说这得看大环境。
这位年龄不到40岁的温州商人,从手机销售代理商做起,在2008年前后完成资本积累,挺过“水深火热、青黄不接”的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准备把手机生意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