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的产品,放置到比原机箱薄一半,甚至1/3厚度的产品上生产出来,制造工艺是一个挑战。且生产出来后,成品率能不能达标,能不能批量化生产,这也是一个挑战。一旦成品率不高,或产量有限,导致成本很高,那么定价就会很高。
上半年到4月份时,全中国市场上只有13款左右的超极本,到今年年底将有140款左右的超极本,规模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Windows8推出,触摸会是真正的亮点。一旦触摸超极本推出,各种工业设计就会同时发展,有些是非常先进的,且应用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有些安装双操作系统,有Windows8,还有安卓,之间还可以很方便地切换。这一下子将把传统电脑和平板,在使用方式上就融合在一起。
超极本起步时,可能比较慢,预热时间比较长,但是市场对其有期待值,一旦价格到了主流价格段,产品有创新,相信它的增长速度就会短期内很快提高。
南都:就是说您预计下半年超极本会大规模普及?还能达到当初预期的占笔记本出货量四成的目标吗?
杨叙: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产品型号出来了,而且在主流价格段的超极本越来越多,这是去年年底上市到今年二季度中期,或者是初期一直没有看到的。有些厂商在半年之内只有一个型号,现在可能增加3-5个或更多。另外,相信Windows8正式推出之后一定会有一个高潮。
我们的期望值还是很高,但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是由市场来决定。现在所有PC厂商都是很努力的,但是确实有遇到制造工艺的挑战,零部件就要重新开发,且整个产业链都需一环接一环配合。
南都:英特尔一直把超极本定义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随着超极本更成熟,价格更主流之后,会不会挤压传统笔记本生存空间,使得超极本和笔记本左右手互搏?
杨叙: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不会这么绝对。我想再过两年,市场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超极本了。为什么说超极本是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呢?很多人都说设计超极本是因为要回应IPAD或者是平板挑战,实际上不是这样。IPAD、平板帮助我们看清了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消费者很多时候只需要买体验,以体验为主的应用,而不是工作或者创建巨大信息。而且在体验的效果和方式上,需要有应用商店这样的模式。看到这个趋势之后,英特尔认为既然今天还有很大批人需要工作,但也有更多人就是需要简单的体验,如果二者融合在一起,可满足大家共同的兴趣,又能够工作又能够体验。电脑有传统的使用方式优势,再加上新的触摸商店、个性化应用的方式,它们融为一体。不过它不是一步到位,产品做得这么轻薄,从制造工艺、关键零部件的启动等等都需要时间。
南都:未来PC进入体验消费,英特尔会不会涉足软件方面,比如应用商店呢?
杨叙:一定会的。所以英特尔创建了3亿美金的超极本启动基金,里面绝不仅仅是硬件,很多是在软件方面的投入。
南都:您一直说深圳是全球IT创新的源泉,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这次来跟深圳供应商见面,厂商希望英特尔在哪些产品上能够帮助到他们,他们想做什么产品呢?
杨叙:以平板为例,从399到999元这个价格段里面,全部都是从深圳创新的产品,全是Android,5寸、7寸、10寸的,以前是叫MP4,但是现在所有单功能的设备,已经全部整合成以安卓为主的,以不同应用软件来区分的平板电脑,这是非常大的量,所以不能低估这些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嗅觉。好几年前做模板的厂商,后来开始做上网本了,他们接着又开始做全功能笔记本了,现在做服务器了。
南都:可外界对山寨厂商的评价普遍不高,甚至比较反感。您是第一个对山寨厂商直接赞美的高层,超极本中有多少零部件公司,怎么评价山寨创新?
杨叙:我很认同深圳的创新能力,山寨创新也是创新能力。不是说有个牌子就是创新。我想没有牌子的,一个月上百万的量卖给全世界,能在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例如非洲、南美、印度看到它们的产品,对此我觉得中国应该是自豪的。民营企业能够将这些产品做出来,快速找到全世界市场的机会,有这样的嗅觉,这是非常出色的。多少年前,电脑是从DIY开始,也是创新。他们的市场在,有人购买他们的产品,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月上百万台,这个能力不能低估。如今,超极本8成供应链来自深圳,今天能做到这样,十年磨一剑,我想可能十年之后他们就不是这样了。所以,我从来不高估品牌公司,也不低估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至于零部件厂商的具体数量暂时没有,但是今天超极本的产业链,在深圳参加我们活动的80%都是零部件厂商。
南都:全球IT供应链有没有一个大的趋势从深圳往其他低成本的区域转移?
杨叙:已经在发生了,而且规模非常大,所以大家真的要给深圳民企呼吁,他们不靠政府靠自己,而且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下苦力找机会,一丁点一丁点地赚不容易。他们没有最惠国待遇,没有政府搭桥,都是自己一张飞机票飞到全世界最艰苦的地方、大厂商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南都记者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