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难仿亚马逊
在美国电子书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这其中包括以销售电子书阅读器为主的汉王科技,以出售原创文学内容为主的盛大文学,以及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
不过,目前来看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成功模仿亚马逊模式,它们通常在终端、用户、内容的某一方面存在短板。
以汉王科技为例,它主要依靠销售电子阅读器硬件盈利,虽然也推出了汉王书城以弥补内容方面的短板,但截止目前仍然未能扭转电子书业务亏损的境况。
当当网是国内最大的图书销售平台,但直到去年年底上线电子书业务。最近它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电子书阅读器终端“都看”,但据多位用户表示,体验与亚马逊Kindle相差太多。
盛大文学因为有独立的数字内容平台,并且推出了自有阅读终端,被外界看作是最像亚马逊模式的公司,不过在获取传统图书的电子内容上则得不到太多传统出版社的支持。
前景不乐观
针对国内数字出版的现状,一位数字出版行业的资深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制约了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但电子图书是未来的出版发展趋势,这一点不容置疑。”
上述人士指出,这种市场环境不成熟表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国内盗版泛滥,消费者不愿意付费阅读,传统出版商只关注眼前利益等。
陈少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国内传统出版社普遍的心态是“落袋为安”,很少有出版社愿意与电子书平台方一起承担风险,在电子书领域进行尝试。
程三国表示,“盗版等产业环境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环境可以优化,但国内整个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实际上还没有打通。整个产业链应该达成共识,一起做大电子书阅读市场。”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截至2011年,国内电子书产值尚不足纸质图书出版定价总金额的1%(2010年图书定价总金额为936亿元,预估2011年在1000亿元左右)。
谈及盈利问题,陈少强颇为悲观地表示,国内电子书企业要想盈利应该是5年之后的事情。“电子图书现在不是一个乐观的局面,大家苦于没有好的盈利方式,还都在探索。现在所谓在做的(厂商)都是看好数字图版的未来前景。这是一个大蛋糕,但是过程很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