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中美电子书市场两重天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3)

2012-10-12 6:32:58新浪科技 【字体:

国内企业难仿亚马逊

在美国电子书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这其中包括以销售电子书阅读器为主的汉王科技,以出售原创文学内容为主的盛大文学,以及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

不过,目前来看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成功模仿亚马逊模式,它们通常在终端、用户、内容的某一方面存在短板。

以汉王科技为例,它主要依靠销售电子阅读器硬件盈利,虽然也推出了汉王书城以弥补内容方面的短板,但截止目前仍然未能扭转电子书业务亏损的境况。

当当网是国内最大的图书销售平台,但直到去年年底上线电子书业务。最近它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电子书阅读器终端“都看”,但据多位用户表示,体验与亚马逊Kindle相差太多。

盛大文学因为有独立的数字内容平台,并且推出了自有阅读终端,被外界看作是最像亚马逊模式的公司,不过在获取传统图书的电子内容上则得不到太多传统出版社的支持。

前景不乐观

针对国内数字出版的现状,一位数字出版行业的资深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制约了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但电子图书是未来的出版发展趋势,这一点不容置疑。”

上述人士指出,这种市场环境不成熟表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国内盗版泛滥,消费者不愿意付费阅读,传统出版商只关注眼前利益等。

陈少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国内传统出版社普遍的心态是“落袋为安”,很少有出版社愿意与电子书平台方一起承担风险,在电子书领域进行尝试。

程三国表示,“盗版等产业环境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环境可以优化,但国内整个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实际上还没有打通。整个产业链应该达成共识,一起做大电子书阅读市场。”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截至2011年,国内电子书产值尚不足纸质图书出版定价总金额的1%(2010年图书定价总金额为936亿元,预估2011年在1000亿元左右)。

谈及盈利问题,陈少强颇为悲观地表示,国内电子书企业要想盈利应该是5年之后的事情。“电子图书现在不是一个乐观的局面,大家苦于没有好的盈利方式,还都在探索。现在所谓在做的(厂商)都是看好数字图版的未来前景。这是一个大蛋糕,但是过程很曲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