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自2009年发起扩张运动,在2012年进入收缩调整阶段。一个天才创业者,他的正确与错误对公司影响有多巨大
文_本刊记者秦姗编辑_何伊凡
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同站在中国互联网之巅的风光,对盛大而言已是很久远的事了。
两年来,作为盛大金牛的游戏业务庸常无为,寄予厚望的文学业务上市尚遥不可期,影视、视频、旅游等新尝试一一折戟,移动互联网尝试也无功而返。不久前,盛大网络退市,干将出走、裁员、收缩甚至传出业务变卖的消息,在业界观察者看来,这家公司已渐渐滑出了重点关注的名单。
对陈天桥而言,这一定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他是个大胆分子,开辟新大陆的航海家。在游戏成功之后,陈天桥曾对人讲盛大要以一点为中心,延伸到更多领域,这最初只是他模糊的想法,后来清晰演变成盛大的平台战略。无论是网络迪斯尼的构想,还是以盒子为核心的家庭战略,都是平台战略的不同变种。2009年开始,他更是以毕其功于一役之势,拉开了扩张之网,希望向互联网产业转型时一偿夙愿。
作为一家游戏公司,能与三家平台公司同居四大巨头之位,是其荣耀顶点。不过内容公司向平台进军有天然缺陷,陈曾以盛大在线为载体,强推开放平台,最终功亏一篑。
31岁时,陈天桥就成为中国首富,这个纪录保持至今。他自信,强势,做事大开大合,气场天然强大,再加之曾经做过很多正确抉择(如大胆赌游戏免费模式),让他在公司内是绝对权威。这种权威又如此之沉重,让他不得不有时一个人冲锋陷阵。
即使自信如陈天桥,据说私下也对友人承认,盛大如今遇到了“大困难”,要改正。
如今断言陈天桥已失败为时太早,他还年轻,过往的战斗经历证明其爆发力不容小窥。现在盛大再次在多个领域绵密布局,或许满血复活指日可待。不过,要让盛大跳出循环的历史,陈天桥最大的对手就是陈天桥。一位天才的创业者,在战略转型时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巨大,是个最常见,也最不容易解答的问题。答案或许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陈天桥早已意识到“一言堂”的危险,他在强势之外,亦有温情一面,然而,要跳出一个人的城堡,何其艰难。
变化
有人总结过如何说服陈天桥的技巧,“你要有韧性,还要有柔性,不断去影响他,直到有一天让他觉得,咦,是自己想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
曲未终,人已散。这次是陈大年(陈天桥之弟)与谭群钊(原盛大游戏董事长兼CEO)。
2012年11月,盛大剥离手机部门以及原盛大创新院App应用业务,成立掌门科技,陈大年出任CEO并控股,盛大参股(但陈大年依然是盛大网络COO职务)。而3个月前,盛大游戏谭群钊因个人身体以及业绩等原因辞职;陈大年与谭群钊当年和陈天桥一同创业,变动之前是仅次于陈天桥的二号与三号人物。
谭群钊离职时,陈天桥公开表态“有功有过”。员工主动离职之后给予肯定和祝福是默认规则,而陈对谭如此评价让外界猜测陈天桥早有不满。据接近陈的人说,这种公开表达相较其私下的说法已是相当客气。
复杂不过人心,其中的每个人可能都很难解释清楚,当年的兄弟一般亲密之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
盛大前高管朱威廉曾形容陈天桥“气焰十丈高”,不怒而威,盛大员工则描述,陈天桥陪官员在盛大视察,“桥哥看上去比领导更像领导”。他口才极佳,讲话几个小时都不需稿子,记述下来即可成文,且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极具鼓动性。当他开始说服一个人,所描述的前景往往比现实更真实;当他进攻时,说话如同轰隆而来的巨型坦克,一切反对意见都是破壁残垣。陈在盛大还特别推崇“讲道理”的文化,他自己都是用逻辑和数字解释问题,当然,很难有人能在与他讲道理时占上风。
“要和桥哥讲道理那必然得在他的话语逻辑体系内,否则能立刻被秒杀成渣。”一位盛大员工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