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以电商为代表的阿里系、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腾讯系、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千橡系(在美国上市后,千橡改为人人网),还有新浪、网易、搜狐这类门户网站,以及百度搜索引擎。因此,对于团购领域的围猎,其实是三大巨头和一些新兴力量的角逐。已公开的资料显示,阿里投资了美团、还有其旗下的聚划算;人人网投资了糯米网。而腾讯,投资了F团,自己旗下还有一个QQ团,同时,它还参与投资了高朋网。其它几个主要的力量,比如大众点评、58同城等,在另外一些领域分流了部分团购用户。
从以上派别中,也可见团购网站分化出的实现模式,独立型团购网站如美团,基于其它平台延伸出来的如大众点评、58同城,还有像京东网、淘宝网这种大电商里面分离出来的作为业务模块的团购模式等等。但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团购是否是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
“团购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功能,”邹文标说,“淘宝是电商,但它也有团购功能,团购作为一种功能一直是存在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所谓独立的团购模式会不会存在。”
美团可能提供了一个样板。即,做本地服务的推广。一个餐馆开在角落没人知道,我帮你推广出去。类似本地服务的推广需求永远存在,也就意味着团购这个模式定然存在,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个需求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直接决定了团购生意能做到多大。美团提供的另外一个方向在于后端标准,按照美团的设想,未来将借助信息化系统,汇集本地服务的所有信息,成为本地消费云服务的提供商。
不过,邹依然更看好那些将团购功能嵌入自身的原有平台,比如大众点评网和聚划算。在他看来,团购让大众点评突然找到商业方向。原有的内容经营模式,与团购功能结合,使得其商业模式开始清晰,比起那些单纯的团购网站,优势极其明显。“如果做本地服务,大众点评是有可能做成的。”他说。他的理由是,大众点评因为原来就有内容经营,有完整的从决策,到完成的一个完整的链条,黏性更高,而且能让人产生预期。比如你想吃烤肉,你知道大众点评上一定会有,可以去搜索,并且找到它。但对一个纯粹的团购网站,这个预期是没有的,基本是去看到有什么,才能随机决定是否需要,靠的是营销平台刺激购买的属性。这意味着,一个纯团购网站的黏性相对差,流量成本也会高很多。
“你会发现自己实在找不到理由,为什么要主动去上团购网站,想去占点便宜,但是占什么东西的便宜,都不知道。”邹文标打趣道。
也正因此,邹文标认为,现今的纯团购网站会面临转型,大的方向是转为电商,把团购当成一个功能融入到自己的业务模式里面去,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模式。就像京东商城和淘宝,原来有打折、有秒杀,现在再加一种促销方式,就是团购,把团购变成促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