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模式:用个性文化将个性产品卖给个性人群
在淘宝众多网商中,要找有个性的,可能会有很多,但如果要找一个能把自己的个性演绎的淋漓尽致的,恐怕非裂帛莫属。裂帛有四个创始人,都是设计师出身,因此裂帛天生就充满了设计创意。其产品定位更是离奇,做的是边缘风格,而且边缘到极点:据说是印度、缅甸、尼泊尔交界地带的民族风。夸张的风格,让很多买家对其产品望而却步,因此裂帛产品只能有少之又少的一部分小众敢于冒着回头率百分之几百的风险穿出去,然而恰恰是这群小众,却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原因是小众产品难觅。裂帛的发展,既没有御泥坊那样的品牌营销力,也没有柠檬绿茶那样的快速文化,但当这个像叛逆女孩一样的品牌逐渐被人所熟知后,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除了裂帛产品大多来自于创始人的亲手设计,裂帛更强悍的引力来自于其小众圈子文化的塑造。最初,裂帛对用户的引领主题是“向内行走”:“衣服的天性是赋予,增加,增加意识和暗示,让它去参与社会,建立自我位置感,建立身份,同时建立群体存在感。有没有一种衣服,它是反而的化解?外在穿着的动作变成内在精神的解脱,像剥洋葱一样,直至接近内在。回到天性,回到孩子般的无染感官,对色彩、材料、形象的感觉,去背离板结固化的社会,走向自然,走向内心的牧场,与自己相处,化解身份,获得纯然的感动和喜悦。”这段文字是裂帛“向内行走”的综合诠释,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原来如此普通的穿衣服,竟然与精神解脱、感动喜悦等精神世界如此相关。社会中很多人特立独行,而且特立独行的人追求更特立独行,然而直到发现了裂帛,发现了裂帛向内行走的文化和对裂帛买家的素描,这群人才感觉真正发现了自我,找到了特立独行的理由和完整清晰的自我。一个新兴的网货品牌,一个小小的网商,裂帛却为一群人塑造了精神,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解放,这一点,着实了不起。
通过裂帛我们可以看到,面向小众用户的个性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产品的独特以及相对应的独特文化的塑造则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对于个性模式来说,其发展机遇可能并非局限于平台,而是整个社会人群的分化演变。当信息时代让整个社会呈现碎片化趋势后,选择其中一个小众用户群则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忠诚。当然,也恰恰由于个性模式的网商自身也有超强个性,他们在管理、运营方面的能力要稍弱,裂帛早期跟工厂的合作不但没有账期,还要先预付几百万货款,这样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行为就是一例。个性模式网商,未来的发展在公司管理、业务运营方面可能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弥补短板。
选择个性模式的道路,需要网商自身就有个性基因,能打造出个性产品,同时还要擅长打造相应的个性文化。不要轻易选择个性模式,一旦选择了就要将个性发挥到极致。
托管模式:第三方全面托管品牌企业的电子商务
市场平台的崛起进程中,总会诞生一些独特的机会,淘宝商城的发展,就催生了这样一种:传统品牌由于看到淘宝迅猛的发展,纷纷跃跃欲试,然而又顾虑重重,担心对地面渠道的冲击、担心对价格体系的扰乱、担心对品牌形象的损害,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下,将自己品牌的电子商务拓展工作外包出去,托管给一家公司,就成为很多品牌在电子商务路上初期的一个普遍选择。洋品牌的戴尔、飞利浦、杰克琼斯,国货品牌的美的、安踏、dlink等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而这种苗头,一定程度上又准确迎合了淘宝商城官方的需求——快速引入传统大品牌,品牌方、平台方的共同需求,就催生了这样一个行业—-品牌电子商务托管。
2008年开始,淘宝商城悄悄出现一个宝尊公司,它经营了多家品牌旗舰店或专卖店,而行业内的快速传播,又让很多品牌快速了解到了竞争品牌的选择,因此宝尊公司不断接到新的托管需求,以至于一度托管了十几家大品牌。一家公司为多家品牌开商城店,宝尊是怎样的运作模式呢?这有点类似于外企普遍采用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也就是团队在纵向上按照工作类型划分的同时,在横向上又设立品牌经理去为一个品牌协调公司内部资源,从而保证既能够让团队资源在多品牌上共享,又能够保持一个品牌的相对独立运作。托管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操盘手,虽然既不拥有品牌,也不从根本上拥有网店(因为其网店所获得的授权往往是两三年),但在授权期内代理品牌在淘宝平台发展的事务,并从中获取托管费和销售分成。现在淘宝上的网店托管商有整体托管和部分托管两类,整体托管商全权打理品牌在淘宝上的运作,而部分托管商则是在销售客服、仓管发货等某一领域为品牌企业托管其电子商务的部分业务。
托管模式的出现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正是因为淘宝商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快速接轨而出现。因此,在近几年内,市场对于托管商的需求会非常旺盛,大量品牌切入淘宝市场,需要大量托管商去接盘。但这一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品牌商和托管商之间往往是相互利用的心态,合作之中难免会各自谋求己方利益的最大化,这对于品牌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很大的不利。打个简单的比喻: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怕养不好,因此就交给别人去养,但别人往往是以养猪的心态来为你养儿子。因此,当电子商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之后,整体托管可能就会成为历史阶段而消失,但以专业化为方向的专业业务托管(如店铺装修、产品拍照)则可能会长期存在,这在线下市场可以看到印证。
经营托管模式,需要对传统企业和网络市场两方面都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建立一支专业的矩阵式团队。托管模式的盈利,往往靠的不仅是产品供销差价,而是还有一笔托管费。熟知行业和平台、优秀的合作谈判能力以及强大的团队管理能力,是经营托管模式的三个核心要求。选择托管模式的,以传统的广告公司、贸易公司居多,一些通路模式做大的网商,也有不少在向发展托管模式尝试进军。
探讨网商的发展模式,或许这个话题有点为时尚早,或许这些模式还并不成熟,但电子商务生态圈的演变发展总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总结一下各种模式网商走过的路,探讨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应该会有利于万千网商大军少一些掉队,多一些成功者。四种模式说不上好与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