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楠
杜一楠选择把故事装在心里,他说,过去三个月的经历,足够写成一本十厘米厚的书,但站在公众面前,杜一楠觉得现在还不是可以把它打开来讲述的时候。
2011年底,国内团购网24券因资金链不足突发大规模裁员,这个国内排名前五的团购网站一下子引爆了媒体极强的关注。在媒体、公众、合作商家、员工的重重压力下,背负这一切的,是一个29岁不到的创业男孩,24券的CEO——杜一楠。
83年出生的杜一楠,本在美国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历程:99年,赴美;2001年,考入麻省理工;06年在知名私募基金KKR做分析师;08年被哈佛和斯坦福同时录取,最终选择哈佛。09年夏,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融资“大爆炸”的“前夜”,杜一楠毅然决然离开哈佛,那一年Groupon概念在美国刚刚兴起,时是26岁的杜一楠要把它带入中国。
在美国时的杜一楠已习惯了在反思与总结问题时,找出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写写画画。他说,这种借助工具的思考过程,能使一切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从简,有助于逻辑消化,这也是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的共有习惯。
然而,让杜一楠没有想到的是,曾亲自做过几宗并购案的他,在回国创业时,竟然也败在了资本面前。
败给资本,但并不恨资本。即使曾被资本抛弃,杜一楠也依然认为,创业,尤其是类Groupon概念的团购,是创业团队与资本方的共同作用力,问题的关键是,在力的方向上,在重要的结点,双方是否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虽然这种判断往往过去超前,不可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