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队
陶敏璐是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大二的学生,念国际贸易。她认识李鑫淼也是因为淘宝。在学校里,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半专业模特队,在校方推动下井喷的开店热情,给他们带来了海量工作机会。
生意做大了的学生店主,都不吝啬多花点钱请漂亮的模特拍一组有大牌风范的广告片。照片好看,价格也能挂高点。李鑫淼总结:同样一件衣服,街拍的要比摆拍的更好卖。陶敏璐在阳光下看着自己的影子,有点不满意地捏了捏脸上的肉,感叹自己又胖了。她拿出iPhone手机,给我们看她几个月前的照片,自己又打量了一会儿,接着开始深刻地反省最近吃夜宵的恶习。
“活还挺多的,现在我们的身价也基本都在1000元一小时以上了,少于1000元的基本不接。”陶敏璐说。她当过腿模,戴过假发,穿过羽绒服,一开始为同学拍还有些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只不过是一桩生意,和所有的生意一样,老板满意就行。”她说。每次换季,店主们清仓换货时,也是模特和摄影师业务最繁忙的时候。
每周一和周四,模特队会请来专业老师训练他们的形体和走台:踢脚、走步、眼神、微笑一面对镜头,陶敏璐立刻摆出了模特专业站姿,微微低头浅笑。这是练习过的专业微笑和站姿,在镜子面前仔细修正过,以确保在照片里看起来更漂亮。
她还会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妆容和行头。她在寝室里准备了专业的卷发棒和直发工具,不同风格的衣服搭配好挂在衣橱里,确保能随时打造“可爱日韩风”或是“大气欧美风”。
陶敏璐也有个淘宝店,但荒芜多时。她就读的国际贸易系也要求每个学生开一个淘宝店,但她显然志不在此,连店上的宝贝照片也懒得找外面的摄影师拍,就自己穿着衣服随便让寝室的同学以白墙为背景凑合一下。放假回家,以前的同学们都纷纷问她:赚钱赚得怎么样啊?现在的收入让她颇有面子。这所学校能赚钱已经声名在外。
生活
在义乌工商学院,淘宝创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室练摊。货物堆在教室里,在教室里的电脑边接单发货。第二阶段,搬出去住。生意做大,货物太多,店主会在校外租个套房,堆货自住,雇几个伙计看网店,自己开车出去拉货送货。第三阶段,神龙见首不见尾阶段。生意做到很大,雇人看店,自己也不再住仓库里了,平日里,思考的是战略、品牌,偶尔坐飞机出去见见大客户。“搬出去住”是创业成功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另一项是“买了自己的车”。创业学院的经京璐老师在介绍成功学生的案例时频频提及这两个词。
李鑫淼正处于第二阶段。他开着黄海越野车将记者带到义乌郊区他的公寓。公寓楼下,一群女工正在手工穿线加工手机链。天色渐暗,她们点起灯继续赶工。一派热火朝天的赚钱气氛。
晚上七点,李鑫淼们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开始了。打包、发货的时候到了。在这个三室一厅的公寓里,李鑫淼开始清点晚上要运的包裹。他将两条假透肉的黑色打底裤放进一个包裹,附上一双一次性手套作为小礼物,封口,扔到一旁。他请了3个员工帮他干活,还请个每天跟着做网店的“学徒”。
“打底裤是热销产品,一天卖出几十条一点不稀奇。假透肉色是今年流行,我专门研究过的。”李鑫淼说道,有点得意地眯起眼。
三个房间都堆满了纸箱子,只有厨房空荡荡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角落的桌子上泛着荧光。李鑫淼不停地弯腰,又直起身,埋在大纸盒子中间只露出一个头顶。房间里,淘宝旺旺的叮叮声和撕胶带的嚓嚓声此起彼伏。房门大开着,楼下一辆小皮卡已经发动引擎。他要把自己的包裹装上皮卡车,接着还要去学校以及周边村,帮一些没有车的同学收包裹,统一送去快递公司。
李鑫淼很瘦,深蓝色的西装在他身上有些松松垮垮。西装是几个月前买的,注册公司后,他的身份变成了“总经理”,他发现,谈生意,必须要有点“形式感”才撑得起来。他熟练地发动黄海越野车,从“家”到学校再到快递公司的这段路,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里,一楼的快递公司里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圆通、中通、申通、邮政等公司都在学校里设立了快递收发点,有专人长期在此服务。每天的傍晚都是如此。工人们忙着称重、装车;发出的快递,地址统统为学院路10号。另一个女生提着外送的盒饭上楼,有人迎面问候她:“今天多少单?”“80。”“我们见谁也没有见快递这么勤。”李鑫淼说,“你知道吗,在我们这,谈恋爱的,只能两个做淘宝的人谈,在电脑前约会,一个接单,一个发货。”他大一才开始做淘宝的时候,从早上八点开始就粘在凳子上,因为怕错过生意,饭都不敢出去吃。
发家史
大一的时候,李鑫淼去进货还得拉个看上去“更成熟”的同学,装成父子去跟店主谈判。他是校方专业培养的第一批“超级毕业生”。进校第一天,老师就要求他们开个网店。开店第一个月,只有几单生意。同寝室的人很快放弃了,离开了淘宝班。李鑫淼在校园里转悠,看到别人走大单,大包大包地发快递,心想,这玩意儿能赚钱?不大可能吧。
“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满脑子都想着发横财。”他笑说。他没事就骑着车跑去经贸城转悠,看到什么货便宜就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