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动作频频,意图很明显,欲扩大市场份额。”徐勇表示,2010年以前,国企EMS在业务量、营业收入两方面长期位居老大地位。但是如今,在业务量方面,凭借网购巨大增量的申通、圆通已经跃居第一第二,EMS跌落至第三。而在营业收入方面,EMS尚处在第一位置,顺丰位居第二。“国内民营快递发展迅猛,如果再不改革,营业收入第一的位置恐怕也难保”。
在徐勇看来,目前国内部分民营快递公司市场份额每年保持70%左右增速。中邮速递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内,中国速递国内速递收入分别仅增长了14.51%、12.88%和16.36%。
而一位快递公司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多年以来,EMS承担的快递业务,因为其网络覆盖从中心城市延伸至乡村,因为到货速度较慢,最后城市之间“黄金市场”被顺丰、“四通一达”瓜分,而一些边远山区的“硬骨头”落到了EMS身上。
“价格战,是快递业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在徐勇看来,EMS的此番市场化尝试,快递业面临高人力成本、高油价成本等重压之下,一直处在“低成本杀价”的惨烈状态,已经到了“谁先涨价谁先死”的地步,各大快递公司已经无空间可降。
面对EMS的降价策略以及新推出的电子商务小包业务,圆通速递内部管理人士表示,现在处于旺季无需降价,最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而EMS要达到从厮杀出来的“四通一达”灵敏的市场反应,或还需要时间。
而一位国内快递高管认为,此番降价,一直以高端、商务主打的EMS向全国主要城市推出的“次日达”以及降价策略,或欲抢夺顺丰的市场份额。而顺丰速运内部管理人士认为,这主要看价格、服务质量带来的综合实际效应,才能看到最终竞争力。
而中邮速递北京总部管理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5月,公司已经IPO过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扩大快递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尚处于上市缄默期,不方便向外界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