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同花顺确认万得诉讼立案 沪一中院明年一月份开庭

2012-12-6 17:23:15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万得信息和同花顺(300033.SZ),国内金融数据服务行业两家公司数日来的“隔空喊话”终于可以由虚转实,即将对簿公堂。

    昨日中午,同花顺

发布停牌进展公告,确认法院已对万得的起诉立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上海法院网了解到,上海一中院定于2013年1月31日开庭审理此案。

    但双方的“口水战”仍未停歇。继万得方面立下对赌宣言(详见本报12月4日《投资者三问同花顺万得放言不能证明抄袭就退出行业》)后,同花顺也于次日发出声明,反指万得在利用所谓“诉讼”进行不正当竞争。

    是否抄袭尚无解,双方再就行业的垄断、竞争和价格等问题形成“拉锯”战。

    另外,同花顺在遭遇万得诉讼的同时,可能会惹上其他麻烦。近日,有多位券商研究所人士向记者表示,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向客户提供的研究报告多数未经许可授权,存在较大的被诉风险。

    同花顺确认万得起诉立案

    双方“拉锯”行业垄断和价格战

    因诉讼事项受理“悬而未决”停牌数日的同花顺于昨日中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4日获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对万得起诉同花顺的诉讼事项予以立案。

    同花顺同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和一中院联系协调以签收案件材料,将在收到相关诉讼材料后进一步核实案件基本情况、诉讼请求等事项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并复牌。

    来自上海法院网的信息显示,上海一中院将于2013年1月31日9时在第三十五法庭公开审理万得信息诉同花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这则信息尚未出现在同花顺的公告当中。

    在表示会积极应诉的同时,同花顺认为这是万得在借诉讼抢夺客户,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年底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续费高峰,是争夺市场的关键时刻,个别竞争对手利用这一所谓"诉讼",通过媒体放狠话,恐吓我们的客户,达到抢夺市场的目的。”在给本报的声明中,同花顺表示。

    “要改变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过程必然会是血腥的。”同花顺销售部门的一位管理人员对记者称。

    而万得却并不认为自己处于垄断地位。“万得从未垄断过金融机构市场。”万得新闻发言人王洋向记者表示,根据市场咨询公司Burton-Taylor发布的《2012年中国金融数据分析市场报告》,彭博、汤森路透和万得在中国金融信息行业的销售额大体相当,各占三分之一。同时在国内,仍然存在很多针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商和产品。

    在发给本报的声明中,同花顺还表示,竞争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润滑剂。“价格战”亦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竞争的前提是产品必须合法。”王洋表示,在不付出相应创新成本的情况下,同花顺用肆意抄袭得来的“山寨”产品去侵占市场,这根本不是竞争,而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将对创新者造成巨大不公,也危害行业的创新环境和长远发展。

    面对同花顺在价格方面的质疑,万得称其产品的价格一直是在成本的基础上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并维持在合理水平。

    “金融行业对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将一款金融信息产品的品质从98%提高到100%,几乎相当于将品质从1%提高到98%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更高。”王洋表示,其巨大投入成本还包括信息产品内容的正规授权,硬件资源投入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研发费用累计超过10亿元,以及研发和服务人员数量及成本的上升。

    同花顺或面临新“麻烦”

    多家券商称其未经授权发研报

    在遭遇万得诉讼的同时,同花顺可能会惹上其他麻烦。在关注到两家金融服务商的拉锯战之后,多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近日向记者表示,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向客户提供的研究报告多数未经许可授权,存在较大的被诉风险。

    “我们与同花顺没有合作,如果有研究报告登载在它们的数据终端,那一定是非法的。我们会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华南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向记者表示。记者联系了几家大中型券商,都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回答。

    一家上市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最近几年“研报门”迭出,全因券商内部研报流向了大众传播途径,导致很多大量中小投资者因轻信券商研报投资遭受巨额损失,证监会今年出台的研究报告发布规范已进行收紧,要求研报使用必须和券商签署授权协议。同花顺此举,可能有违反证券行业规定,破坏金融市场稳定,枉顾投资者利益之嫌。

    中国证券业协会今年6月颁布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明确指出,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者转发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

    也有券商表示,在业内盗用研报的公司并不止同花顺一家。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暂时没有过多精力去提起诉讼,希望证券业协会能够出面进行管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