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SFC)拟收紧IPO规则,使得这个全球炙手可热的资本市场变得不那么近乎人情,至少对于部分投行来说是这样。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到此前中概股诸如财务造假
IPO低谷催生新政
据香港证监会网站,该局建议让IPO保荐人对其帮助上市的企业所陈述的虚假信息承担刑事责任,就责任而言则取决于相关保荐人“是否明知或罔顾后果地批准发出载有失实陈述(包括遗漏)的招股章程,而那些失实陈述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具重大负面影响”。假如香港立法会批准,新规定将于2013年10月1日开始生效。
SFC还拟加强保荐人角色,新规包括上市申请人在呈交上市申请时正式委任保荐人至少2个月;假如保荐人终止为上市申请人行事,应通知监管机构并解释原因;所有参与IPO的专业顾问,必须与保荐人全力合作等。
这些调整,将迫使投行承担前所未有的责任,即在企业提交正式上市申请前,完成尽职调查并公布招股章程草案。另一方面,这些保荐人一旦陈述失实,将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将面临7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56.5万元)的罚款和三年监禁。
上述新规无疑将使香港的IPO流程向更加规范的市场看齐,但也足够使其成为IPO最严格的市场之一。资料显示,相比于香港严防招股书失实陈述造成投资者风险,美国证监会(SEC)只关注其是否完全遵守信息披露,比如IPO企业无论是否面临实质性问题或重大风险,只要公开招股书,按要求披露所有重大信息,而无任何重大错误或遗漏,都可以上市。
最近以来,香港上市新股表现欠佳,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推出IPO新规。
据彭博统计,在过去12个月内,中国香港市场的IPO总金额 (19.2亿元)掉至亚洲发达经济体第五名,落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期,中国香港市场共有22笔IPO(同比锐减55%),已定价的有20笔(同比降44%),有1笔撤回。期间,发行规模最大的一笔为翠华控股(01314),金额为6.08亿元。相比之下,于2011年IPO的周大福珠宝(01929)募到了接近131亿元。
新政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美国市场并没有中国香港市场这样的保荐人制度,即要求拟上市公司必须委任保荐人来协助处理IPO制度。以纳斯达克股市为例,承销商、做市商和分析师提供的市场服务实际上执行了保荐人的研究支持职能,其亮点包括“强制性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专业指导计划”。它们内化并替代了保荐人制度的核心功能,如公司上市后即可获得纳斯达克一名理事的全面指导。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律师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证监会拟对严重违规保荐人追究三年监禁及罚款70万港元的新规,对于内地证监会应有重要借鉴意义,将有助于后者在未来进一步完善内地保荐人制度,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
厉健指出,以香港证监会查处洪良国际造假上市一案为例,兆丰资本因未能履行保荐人职责,被撤销牌照并罚款4200万港元,保荐人黄腾忠被禁业三年。
厉健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内地证监会频频重拳出击、严打保荐人违法行为,但“出具警示函”、“3个月内不受理保荐代表人负责的推荐”等处罚措施,相比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巨额收益、给投资者造成的巨大损失,还不足以惩戒严重违法的保荐人,他建议立法机关和证监会及时修订相关法律、规章,加大对保荐人严重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新兴企业或受影响
拟出台新规的消息一经公布,市场各方人士即纷纷讨论此政策将会给未来赴港上市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此,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寿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策对拟赴港上市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上市难度加大、上市周期变长以及上市成本增加这三方面。
与此同时,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辉立证券持牌分析师陈星宇则向记者指出,拟出台的新规使保荐人本身的执业风险加大,因为一旦严重失职就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保荐人一方面会在制度约束下更加注重自己的尽职调查等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此前的财务丑闻多爆发在以高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所以在未来选择项目时,保荐人将不得不仔细考虑风险与成本,尽量挑选那些在运营架构和业务管理等方面更成熟、更易评估和衡量的传统行业。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可能将间接影响到整个港股市场的行业分布。
李寿双也认为,由于券商和保荐人方面会越来越挑剔,小企业和新模式的企业恐受影响。
不过,相对于该项政策可能带来的弊端,市场人士依然一致认为它“利大于弊”。陈星宇表示,过去一两年,部分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上暴露出来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问题对全球证券市场监管机构都是一个不小的震动,所以,香港证监会的“严刑峻法”反映出了监管者“未雨绸缪”的态度,决心从“立法”这一制度源头来防范,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市场整体透明度以及保护投资者而言都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中概股完成海外退市流程,或是正处在私有化过程中,而其中有部分企业未来也有赴港上市的意愿。香港证监会的新政是否挫伤了部分企业的上市意图呢?
李寿双认为,对于那些有遗留问题未解决的中概股,将面临“走投无路”的境地,去哪个市场都会遇到障碍;而资质好的企业应该还是会尝试,所以并不会有太大影响。陈星宇也指出,在严格监管下发展的证券市场将更加规范,而这最终也会使企业受益,因此新政策并不会吓退那些有业务发展需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