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证券从业人员大洗牌大佬穷则思变 新贵被迫走台

2013-1-3 9:26:28新闻晚报 【字体:

    猴的习性

    2012年,股市遭遇多年来罕见的艰难行情。A股地震令股市长久以来的人事格局不再牢固。上至管理层,下到证券从业人员,“穷则思变

”,成为今年统一步调。

    思变,以证监会为代表的股市管理层,今年展开了极具魄力的人事“大换血”。其变动,与监管层推进各项制度性变革形成平行线,凸显出求变革的坚定态度;而基金行业,则败倒在业绩惨淡、竞争加剧的压力下,老板“换帅”员工“出走”胜过以往。即便是年近半百的基金大佬,也不得不与之惜别。人才的流失令基金行业必须另谋出路。

     【基金圈】

     两成基金老总换人

    基金公司总经理是个风光的职位,却并不那么容易坐。上要向董事会报告,下要对员工们交代;对外要做得出名堂,对内要发得出福利。如此八面玲珑的职务要求,再遭遇2012年的“熊市”,由此,一批大佬今年集体“撂挑子”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截至目前,今年共有14位总经理离职。这一数字是自2008年以来5年中的次高点。按业内74家基金公司算,今年离职的老总竟占行业总人数的近20%。如加上副总经理和督察长等高管人员变动,年内基金公司高管离职数字已超过50人。其中 ,更不乏老总、副总“双私奔”的例子,如华夏、东方基金和信达澳银。损失两位副总的则有博时、国联安、浦银安盛和招商基金。

    今年5月9日,华夏基总经理范勇宏辞职时,华夏资产规模超过1800亿元,仍是市场第一。 7月5日,国金通用前总经理王文博辞职时,这家筹备了长达4年的公司尚未发行其首只产品。从范勇宏到王文博,掌控的基金公司规模天差地别,但均在2012年选择离开。可见无论大小基金公司,今年都十分难熬。

    除了范勇宏,今年还有一位元老级人物离开,即国投瑞银前总经理尚健。尚健历任证监会基金部副处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委员会副总监、华安基金副总经理、银华基金总经理。而东吴基金前总经理徐建平曾是东吴证券副总裁,在他辞职之前,其元老部下、业内美女投资总监王炯已先行离开。

    此外,次新基金如方正富邦宋宜农、国金通用王文博、长安基金曹阳等一把手,以及万家杨峰、信达澳银王重昆、汇丰晋信李选进、泰信基金高清海、东方基金单宇、中银基金陈儒、申万菱信于东升、浦银安盛钱华等一批中小基金的总经理均在年内离职。

    近期,传统五巨头的南方基金也传出总经理高良玉离职传闻,虽遭公司否认,但过往历史一次次证明,传闻最终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高良玉有朝一日离开南方基金,那么,曾经的华夏、博时、易方达、南方“黄金一代”将仅剩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一人。

     基金经理另谋出路

    2012年,多达350只基金的211位基金经理离职,如此数值,可谓历年罕见。

    74余家基金公司中,今年仅有18家基金公司没有基金经理离职。出走加上调整,今年基金经理人事变动更是多达428起,涉及62家基金公司。其中,变动最多的华夏达到20起;而博时18起,银华15起,易方达、招商、融通13起,建信12起,国联安、国泰、国投瑞银、金元惠理11起,大成、东吴、华宝兴业、大摩、泰达宏利各10起。

    华夏基金也是今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最多的一家,达到6人。招商、易方达、博时基金5位基金经理离职,中邮、大摩华鑫均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华夏王亚伟、华夏刘文动、富国宋小龙、嘉实邹唯、博时杨锐、博时王政更是各家公司的“金字招牌”,他们的离开对公司品牌度的损失难以估量。

    当在基金行业“老人们”选择离去时,“菜鸟们“就不能不被迫走到前台。

    兴全磐稳增利债基、兴全货币(点评)基金经理张睿,富国天时货币基金经理邹卉,东方金账簿货币(点评)基金经理王丹丹,均为“80后”。其中,易方达81年出生的基金经理张胜管理者公司旗下7只基金。银河基金[微博]张矛也管理了6只,万家的邹昱则管理了5只,博时的皮敏和汇丰晋信的钟小婧也都各自管理了4只基金,他们均为清一色“80后”。

    虽然这些“新贵”几乎都“系出名门”,但纸上谈兵和****实弹的战斗差距甚大。其中不乏因缺乏经验或实力,而业绩黯淡“回炉”重做研究员者。比如,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侯清濯今年9月底卸任易方达平稳增长(点评)基金经理后,转任资深研究员。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的魏立卸任申万菱信消费增长(点评)基金经理,转任研究员。嘉实基金江隆隆任期内亏损15%也被迫“下台”,长城基金阮涛更是在公司任职内“两度”回炉重做研究员。

    【监管层】

     管理层人事大洗牌

    从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开始,资本市场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郭的这把改革之火烧到了证监会内部,开启了贯通一整年的股市中高层人事格局“大洗牌”。

    从3月初开始,证监会将大规模人事调整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4月证监会41名处级以上干部的轮岗名单已见诸报端。 6月,第二批轮岗干部到岗。 9月,换岗级别提升到证监会最顶层。中国股市管理层洗牌愈演愈烈。

    如今,以郭树清为首的新一届证监会领导班子已经形成,他们分别是:副主席庄心一、姚刚、刘新华、黎晓宏(纪委书记)、姜洋;主席助理吴利军、张育军。前一届领导班子中,除了姜洋从主席助理升任副主席外,原证监会原党委副书记、第一副主席桂敏杰出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原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赴证监会担任主席助理一职;原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黄红元出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证监会稽查局局长张慎峰出任中金所党委书记、总经理。

    根据最新工作安排显示,公司部、上市部和法律部由庄心一分管;发行部、创业板部、人教部均由姚刚分管;国际部、会计部由刘新华分管;黎晓宏分管研究中心;姜洋分管办公厅、网控办和期货一部;吴利军分管稽查系统;张育军分管机构部、基金部和期货二部。其中,新升职的姚刚和张育军管理着都管理重要部门。可见郭对这两位后起之秀的重视度。

    有基金公司高层评价,一些有法律背景的人走上前台,或许意味着监管层面“法治”时代的开始。证监会此番人事改革,必然成为未来审批制度大尺度改革的一个必要保障和前提。

     官员下海任职基金

    证监会声势浩大的人事调整,让证券机构高管岗位也持续迎来证监系统官员。

    仅今年,就有4名证监会前官员 “下海”到基金公司任职督察长。证监会上海证管办机构处副处长薛珍上任华安基金;证监会官员基金监管部处长林海中到岗国泰基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原副处长范伟隽空降富国基金;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原副处长李修辞赴任国金通用基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公募基金担任高管职务的前证监系统官员达到31位,共涉及30家基金公司。督察长由原证监系统官员担任的基金公司包括华安、长安、长城、国富、国泰、国联安、富国、南方、广发、国金通用、景顺长城、德邦、平安大华、融通、万家、信达奥银。

    有市场人士表示,这些来自监管层的干部,当其上升通道面临瓶颈时,基金公司等机构便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从薪水上讲,基金公司的薪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监管机构的好几倍。

    当基金元老离开时,越来越多监管层“干部”以“督察长”身份进入基金行业。然而督察长或许还不是这些前官员们的最终去处,很多只是过渡性的岗位。

    最近南方基金的人事调整尤其引人关注。南方基金11月底发布公告称,正式聘任原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杨小松为公司督察长,公司原督察长秦长奎升任公司副总经理。而此前市场传言现任总经理高良玉即将退居二线时,杨小松正是所谓的接任者。答案正逐渐明朗。

    不过,12月24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显示,证监会领导人员离职三年内不得在基金公司任职,工作人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在基金公司任职。市场人士分析,在该法律正式实施之后,证监系统官员“下海”的路径或将大大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这或将使一批已有心“下海”的官员加速转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