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国家队”入市难启A股投资信心

2012-6-29 6:31:07东方财富 【字体:

  日前,社保、Q FII以及保险资金新开A股账户加快入市的新闻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中登公司本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时隔7个月后,社保基金今年5月再次启动入市步伐,单月新开16个A股账

户。自3月以来,Q FII和保险机构新开A股账户分别达25个和88个。

  与证券投资基金一样,社保基金、Q FII、保险资金等均是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即使是单一的机构投资者,均能在市场中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而此次三巨头同时新开账户加快入市,更大大赚足了“眼球”。

  投资者纷纷向社保基金、Q FII等行“注目礼”,不仅仅因为其是机构投资者的缘故,更由于社保基金与Q FII常常能够成功抄底逃顶并且盈利丰厚。如社保基金自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票 ,8年来累计投资收益率为364.5%,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18.61%,比全部基金累计平均收益率高出10个多百分点 .

  当前股指处于低位,沪市平均市盈率不到13倍,深市不到24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平均市盈率甚至还低于当年998点时的水平。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A股市场的改革正如火如荼,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为代表的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纷纷力挺蓝筹股,再加上“三巨头”的入市,股市的反转似乎近在眼前。

  社保基金向来都有“国家队”的美称,即使此次社保基金亦有大动作,但投资者仍然不要对当前的市场抱有太大的希望。事实上,无论是境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投资者的信心上,都不支持股市走出一波行情来。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自不必说,欧美市场节节下挫亦是不争的事实,全球经济已陷入衰退的态势,这些对A股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国内方面,无论是频现的微调措施,还是从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上分析,以及G D P“退守”保八,都从多方面说明了国内经济的严峻性。A股市场欲振乏力,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宏观基本面的一种反映。

  就市场本身来说,今年上半年IPO融资额略超700亿元,创出2009年IPO重启以来的最低值。虽然上市公司圈钱额减少了,但也必须看到,这是A股市场在连续两年“熊冠全球”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尽管其中不乏新股发行市盈率下降的因素,但低迷的行情,发行市盈率下降早已“被注定”。而IPO排队企业却不断增多,已从最初公布时的500余家到目前突破700余家,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对市场虎视眈眈,这无疑将打击市场的做多热情。无度的“圈钱”行为,不断冲击着市场的底线,也导致市场不堪重负。

  监管部门虽然力挺蓝筹股,但A股市场中真正的蓝筹不多,“伪蓝筹”倒是不少。像银行股市盈率较低,但由于今年业绩增速下滑“被确定”,而且圈起钱来常常“狮子大开口”,遭遇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不仅是银行股,像“两桶油”等所谓的蓝筹,其实都是披着蓝筹的面纱。市场对这些权重股不“感冒”,股指有所作为显然是勉为其难。

  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市场的信心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连续两年“熊冠全球”早就说明了A股表现不佳的问题所在。今年以来,个股虽然也产生了局部的“财富效应”,但大多属于投机资金的“杰作”,而且,“财富效应”没有连续性与持久性,实际上也折射出市场信心的缺失。监管部门不断力邀各路长期资金入市,但A股市场从来都不是什么资金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出了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