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近日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已于上月底上报国务院。在对细节进行讨论完善后,注册制改革方案拟于明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酝酿已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博客)认为,面对股市顽疾,如果不能彻底打破行政审批或行政管制特权,任何修修补补的改良都是无济于事的,也是白费的。只有注册制,才是真革命,它遵从“市场决定、依法治市”的理念,尊重市场与投资者,管住政府的手,它能让一级市场真正“去行政化”,还原市场属性,进而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约束机制。
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博客)认为,注册制并非是完全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反而合规监管更加严格,除了要求发行人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还得回答主管机关层出不穷询问,这些回答不能有任何作假,一旦发生欺骗,公司不但上不了市,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各种诉讼赔偿,同时还得接受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其实约束条件更多了,虽然只要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都可以申请上市,但必须要有保荐承销机构、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合力举荐,才能够“注册”成功。
而一旦发现上市公司违规造假就立即停牌退市,并且严惩造假者和“帮凶”(中介机构),给他们罚以重金,以补偿受害者的利益。显然,注册制需要司法追溯、赔偿机制、集体诉讼制度和退市机制等制度配合,不然,注册制效果就难以发挥。
财经评论人郭施亮(博客)认为, 注册制实质上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制度,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属于证券市场中的进步体现。不过,在注册制下,必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中介机构责任增强,必须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中介机构存在纵容上市公司违规造假、或利益输送等行为,则相关的中介机构及责任人必须遭到最严厉的处罚,并不能随意罚款、口头警示作罢。换言之,中介机构一旦犯错,必须要付上无法翻身的代价。
另一方面,证监会监管模式的改变,将更注重“事中”或“事后”的监管。显然,证监会的监管模式转变,主要是为了迎合注册制的发展需求。不过,在新的监管模式下,证监会的监管力度就必须得到强化,对违规造假的行为必须予以打击,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作出重要的保障。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博客)认为, 注册制相当于证监会革自己的命。对于市场来讲,它是双重的效应。一旦注册制迅速推行,那么就自然会有一种理解:什么样的股票都可以马上来上市,供应就会加大,那么对市场就有一种相对利空的一种压力。
另外一方面,实行注册制之后,强调的是什么?就是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要有明显的界定,不要把政府的手错装在市场的肩上。注册制有一个重大的作用,就是要“选真”,你这个公司是真实的、可靠的、没有做假的,哪怕“丑”都没有关系。而不是选美、选优。过去的审核制就叫“选优”,重在看你每年的利润增长多少,你各种财务指标如何。
现在,我们实行注册制之后,就是让你把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就会有一个辨别,二级市场更会有辨别,从“选真”的角度来讲,又可以激发投资者去选真正好的投资标的。因此,注册制是一个平衡的政策和制度。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博客)认为,注册制会引发一些新问题的出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这其中的一些问题,证监会主席肖钢实际上是早有预知的。早在一年前,肖钢主席就明确表示,实行注册制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和条件。肖钢特别强调要修改《证券法》,同时还要明确资本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责任,加强各类参与主体的能力。最后要完善司法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民事赔偿制度的改革。而这其中,尤其是要做好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