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合作考验财政支付能力
7月11日,中信信托向自己的客户发送一条短信,推介一款鄂尔多斯基础建设信托产品。这已是7月推荐的第二款基建类产品。
《金证券
尝到甜头的信托公司,一方面开始寻求更为便捷的途径发行基建产品,一方面公开在推介信息中打出“政府托底”的承诺。在许多人还在关注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的时候,一场涉及地方政府融资、信托公司利益的政信合作新花样正悄然上演。
公开承诺“政府托底”
《金证券》注意到,中信信托7月11日的这条推介短信,没有了往日的“羞涩”。短信的最后明确标注,“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承诺将上述款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支出预算”。这一举动意味着,这个名叫“鄂尔多斯城投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的产品,在推介中首次名正言顺有了地方政府“托底”。更为抢眼的是,中航信托在6月底推出的一款重庆大渡口基建项目信托产品,工作人员在介绍中直接用了“国资背景,地方政府托底、红头文件担保还款”等措辞。而在7月第一周,中信信托推介的另一款常州武进基建项目信托产品,却没有类似直白的介绍。据悉,该产品融资方为常州武进交投,关联方是武进区政府。
在信托业人士看来,这一变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政府托底这样的词以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会写在推介短信中或者合同中。”中航信托方面人士向《金证券》解释,“但是现在,信托客户非常集中,只有用更有保证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
中融打“财产权益”擦边球
销售数据证实,过去半年,拥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基建类产品确实得到了市场更多的青睐。
据数据显示,在 6月到7月第一周成立的信托产品中,基础设施类共有51个,数量已超过一度热门的地产类信托产品,后者此间仅成立了31只。而6月份基础设施信托产品的融资规模也是排名第一,超过了金融和房地产这两个传统强势行业。
在房地产信托市场遭遇瓶颈之际,信托公司在基建类信托产品上重新看到了希望。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宣传上的“破格”,还有操作上的变更。
《金证券》记者从信托业了解到,过去半年中融、中信、中航、中铁等信托公司均是发布基建类产品的大户,而中融被业内公认为在基建类产品上发布“最激进”的。
信托行业人士向《金证券》透露,为了更多地发行基建类信托产品,今年以来中融部分基建类信托产品没有走集合化信托的道路,而是以财产权益的名义。这一微妙的变更得到用益信托研究员颜玉霞的认同。
颜玉霞表示,目前集合化信托产品的成立监管相对严格,而财产权益类产品成立的条件相对宽松,这是今年一些信托公司在基建类产品成立上选择后者的原因。“对于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和信托公司两个方面都较为有力。”
或被高估的财政能力
《金证券》获悉,目前基础设施类信托是政信合作的重点内容,资金用途主要是保障房、路桥建设和城市建设。
招商银行南京私人银行部的一名人士对《金证券》承认,今年以来客户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稳健性,其中拥有地方政府托底的基建类产品最受客户关注。
用益信托数据也显示,基础设施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在8.99%,按照资金量和投资时间最高可达11%左右,这一收益率低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信托产品,在整个信托产品中属于中等收益水平。
有“政府托底”,真的万无一失?据悉,包括中融、中信、中航、中铁等发布基建类产品较多的公司,目前所做的基建类信托产品融资方多为中西部城投,有的甚至涉及区、县一级的地方政府。
中融信托行业人士对《金证券》直言,目前信托行业内部甚少谈及基建信托可能带来的风险。而研究员认为,信托公司在寻找基建项目时竞争在加剧,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地方政府、地方城投的财政能力非常重要,否则涉及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