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柴股份 (600841.SH)上周末公告了B股回购预案,从而吹响了沪市上市公司解决B股遗留问题的号角。此次回购面临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如果能全部执行,将最多注销该公司B股总量的四分之一,约
根据公开信息,上柴股份的B股规模较大,达3.47亿股;而A股部分如果剔除大股东上汽集团持有的4.16亿股,数量仅为1.06亿股。虽然上柴B回购的比例没有突破之前深市的几个案例,但是其B股规模是流通在外的A股3倍多。接近该事项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回购上市公司方面下了很大决心,也得到了大股东的支持。
回购增厚A股每股收益
在深市的长安B、鲁泰B、南玻B、晨鸣B相继实施B股回购方案,中集B和万科B先后提出“B转H”之后,沪市的第一个B股预案姗姗来迟。
与深市公司一样,上柴股份此次提出的是部分回购。预案给出的收购价格是不高于每股0.748美元,相较于停牌前交易价格溢价约12%,是每股净资产的1.3倍。受监管层和沪深交易所推进解决B股问题的影响,去年以来该板块已经积累了明显的涨幅。目前上柴股份B股的交易价格也已经在每股净资产之上。
那些有足够耐心的B股投资者将通过回购兑现收益。而通过注销占总股本近10%的B股,上柴A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将明显增厚。如2012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将由0.17元升至0.19元,提升11.76%。总的来说,以相较于A股大幅折让的价格回购B股之后,上柴股份A的估值吸引力明显增加。
此次回购也将对上柴股份的股东结构产生影响。如果预案的回购数量全部执行,上汽集团持股比例将上升至53.23%,进一步提高了对公司的控制力度。
全面回购B股仍需时日
相较于B转H,回购注销是当前解决B股问题最易于操作、附加成本最低的模式。B股交易价格的大幅折让是回购方式最受青睐的基础。按1月4日停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上柴B股每股约合人民币4.2元,而上柴股份A股股价为10.98元,A股股价约为B股的2.61倍。
不过,回购模式也存在缺陷,比如周期较长,且受市场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股东大会通过后的9个月内B股交易价格达到并保持在最高收购价格之上,那么回购执行的数量也将会打折扣。
采取回购方案第一个案例是深市的丽珠B,该公司于2008年12月在国内率先成功实施了B股回购。2009年,长安B也提出B股回购方案,但由于在实施回购期内股价长时间高于预定价格,该回购计划最终落空。去年3月,长安B实施了第二轮B股回购方案,并在获批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得以完成。
回购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求相关上市公司具备良好的基本面和充沛的现金流。上柴股份上年的净利润有2.12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4亿元,货币资金19亿元,保证了对回购的支付能力。
从长远来看,回购方式解决B股问题还面临一些制度性难题。由于死账户的存在,在二级市场很难回购全部B股。投行人士建议引入成熟市场的“强制挤出”机制,即在绝对多数股东同意收购之后,剩余的少数股东可以被强制收购。
因此,通过回购的方式全面解决B股问题可能还需时日。这其中既需要相关上市公司敢于尝试,也需要监管层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