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交易体系的建立正如一夜春风,带来证券市场的重大变化,有望催生股市的万树梨花。身处这样的变革之中,市场参与者要应对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一方面,必须了解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
融资融券系列报告之一比较分析各成熟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制度及对A股市场的借鉴,从融资融券基本制度选择、重要交易制度规定等方面,分析A股融资融券制度特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格局;从融资融券对市场交易的影响角度,分析融资融券建立对原有证券交易体系的影响;借鉴成熟市场对融资融券信息的关注,结合A股市场特点,提出投资者在未来市场运行中应关注的信息。
1.基本体制比较:A股类似日本
1.1融资融券基本制度
融资融券交易,也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券商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按照融资融券交易体系的核心枢纽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授信模式、分散授信模式和双轨授信模式三种。
分散授信模式,也被称为直接授信模式,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信用交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券商是信用交易模式的中心,投资者向券商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券商自身资金不足时,直接向银行、货币市场融资或向股东募资扩大资本金;券源不足时,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融券来满足投资者的融资融券需求。分散授信模式一般是在金融发展程度高、金融市场结合紧密、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密切的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采用,如美国、英国等美欧国家。按照这种模式建立的信用交易体制充分享受到高度市场化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但同时,由于缺乏宏观调控力,一旦受到突然的冲击,可能导致信用交易体系的急剧扩张或萎缩,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集中授信模式,也称专业化授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半官方的证券金融公司是交易体系的核心。当投资者申请融资融券,券商自身资金或券源不足时,通过向专门的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转融通,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集中授信模式便于管理当局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调控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流量,但由于市场化程度相对低,也牺牲了相当一部分的灵活性和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模式的典型是日本和韩国。
双轨授信模式,是上面两种模式的结合体,一方面,存在证券金融公司,为券商提供转融通服务,另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通过没有自营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作为代理,向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证券金融公司和券商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目前主要是我国中国台湾地区在采用这种模式。
1.2成熟市场基本信用制度特征及A股市场选择
美国选择分散授信制,源于其发达的金融体系、完备的信用体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好沟通。在这种前提下,券商能便利的从银行、货币市场获取资金;从基金、保险、券商等非银投资机构调剂证券头寸,并迅速地将融入资金或借入的证券配置给需要的投资者。这种制度下,银行资金完全渗透到证券的市场交易中,各非银机构之间的借贷关系也是纵横交错,在提供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控制方面的诸多问题,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此类国家往往通过禁空令来限制融资融券制度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在美国,机构对融资融券市场的参与力度较强,融资融券是对冲基金交易的常用工具之一。
日本的融资融券交易体系选择了建立垄断的证券金融公司来管控整个融资融券体系,这种制度安排是与日本金融体系上的主银行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在这种制度下,防止银行资金在证券市场渗透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被提到空前的高度。集中授信模式能够将由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风险在证金公司层面得到全局性的监控,有利于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日本,融资需求可以通过券商自身融资、向证金公司融资两个角度获得补充;但券源不足,券商只能向证金公司借入。
中国台湾的双轨制有一个发展过程,原本中国台湾采取的是证金公司直接向投资者提供资金和证券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效率低下弊端越来越显现,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增加了部分券商直接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服务,才形成了今天的双轨制。这种制度和日本的融资融券结构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证金公司在向券商转融通的同时,可以通过代理商直接与投资者进行交易。
A股市场转融通业务全部正式运行后,信用体系将与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类似。这种授信方式符合我国A股金融体制背景:1)A股发展程度不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建立;2)市场投资炒作风气较盛,需要有力的监管力度,有证金公司的集中管控,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3)银行体系在经济中的主导性地位突出,选择由证金公司集中解决体系的资金需求,有助于防止银行资金通过融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
12345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