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一直备受诟病,投诉层出不穷。QDII理财产品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巨亏的背后,其产品说明书存在严重的硬伤。
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一直备受诟病、投诉层出不穷。
本来,理财非存款,投资有亏损也很正常。但是,最近银监会也表态,部分银行职员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销售误导等不合规行为。银监会近期将统一下发理财产品风险检查指导方案,全面排查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21世纪网调查发现,银行QDII理财产品亏损更为严重,而其产品说明书,存在严重的硬伤。
银行QDII理财产品亏损严重
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多数中资银行QDII 理财产品大面积巨亏仍在持续发酵。
21世纪网统计发现,2012年收益未达预期的理财产品前20名中,共有8款银行QDII产品名列其中,兴业银行有3款,农行有1款,民生银行则有4款。
而招行在2007到2008年之间发行的无固定产品期限“海外寻宝系列”7款QDII 理财产品,截止到2013年3月18日,有5款运营至今仍亏损,其中“招银商品指数投资组合”巨亏34.20%,景顺中国基金、富达基金-中国焦点基金、德盛总回报亚洲股票基金以及摩根斯坦利亚洲股票基金,浮亏幅度达28.09%、17.06%、13.21%以及2.46%。
购买该系列理财产品意在“海外寻宝”的投资者结果注定是财散梦断,不得不面对亏损的现实。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向21世纪网表示,很多QDII产品都是投资结构性票据,挂钩股票、期货、期权等海外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极高。
QDII产品为“开放式”产品,以净值的形式来反映产品收益变化,跟股票型基金产品类似,“没有设定亏损底线”,一旦与其挂钩的投资标的市场表现不好,则会导致该理财产品净值下降出现亏损。
据了解,导致招行QDII产品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海外投资时机选择不当。
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全球各种金融市场都在下跌,外汇市场波动非常大,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都很糟糕。
除了产品发行时机选择不当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并不具备结构性产品设计和风险防范能力,照搬境外投资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资产配置单一,这些都导致了QDII产品的亏损。
12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