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月是公募基金的多事之秋:先是博时深F200ETF在其成分股美的电器复牌前临时更改替代规则,诱发市场质疑损害了原持有人利益;然后是南方沪深300ETF因换购停牌股票永泰能源导致旗下基金
基金史上最大罚单
4月19日,证监会决定对南方基金责令整改3个月,并责成其运用自有资金约4799万元对持有人进行赔偿。南方沪深300ETF的基金经理潘海宁3年内不得担任基金经理或实际履行上述职务,ETF总监刘治平则收到了警示函。
导致南方基金吃到国内基金史上最大罚单的原因,是该公司旗下沪深300ETF在集中申购期间因接收永泰能源股票,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被基民投诉至证监会。
资料显示,南方300ETF在今年2月25日-3月11日进行的募集中,接受了大量处于停牌转台的永泰能源股票换购,而该股票在4月3日复牌后连续跌停,使基金净值表现大幅偏离标的指数,并引发部分基金持有人强烈不满和利益输送的质疑。
无独有偶,4月1日,博时基金旗下博时深证200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突然放大,原因是在此前一天,即其跟踪标的的成分股美的电器的复牌前夜,博时深证200ETF诡异地将原定的“必须现金替代”更改为“允许现金替代”。
由于美的电器具有整体上市利好,复盘后连续四个涨停,更改了替代方式的博时深证200ETF,在开盘1小时内遭套利者洗盘,所有份额被全部申购又全部赎回,换手率高达116%。虽然该基金于当日10:32起暂停一级市场赎回,但仍有投资者质疑,博时深证200ETF基金此举相当于给某些套利资金“留着门”,并未保护原有持有人的利益。
博时基金在此后的回应中称,更改替代方式是为了保护原有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一解释遭遇更猛烈的抨击:这种做法更适合用在成分股有大跌预期的时候,而不是在大涨时。
ETF扩容潮背后存隐忧
事实上,债券基金和ETF,是近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创新的主攻方向,尤其是ETF,已经成为各基金公司开放差异化产品的主要阵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已上市交易的ETF产品共有56只,截至4月3日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已经有16只ETF产品申报并被受理。
在产品飞速扩容的同时,制度建设以及公司内控并未及时跟进。在博时和南方两起事件中,ETF与股票换购时,到底可以接受哪些股票,接受多大比例合适等,都缺少统一的规章制度,仅仅依靠基金公司自律,这就给了基金钻空子的可能。有业内人士称,“大小非”借助ETF违规出逃,就比合规的大宗交易平台更便捷,且交易成本更低。
公募基金遭遇最大的信任危机
南方基金和博时基金的风波尚未平息,公募基金又陷入了债市黑金案,万家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公司相继卷入这起风波。
毫无疑问,在这些违规违法舞弊案件事件中,基金持有人将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公募基金已经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无奈的投资者最终只好选择用脚投票。
公开数据显示,上周南方沪深300遭遇赎回12.18亿份,在所有ETF类产品中净赎回最多。而业内人士预计,万家基金旗下固定收益类产品遭遇净赎回量可能在20亿元以上。另外据媒体报道,平安保险近日已经清仓了持有的所有债券型基金。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平安保险持有包括易方达岁丰添利、万家添利B、长信利鑫B等多只债券型基金,多是以主要持有人持有规模动辄数亿。
另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一季度末,1304只开放式基金总份额为26940.43亿份,较去年底减少2981.58亿份,净赎回比例达9.96%。债券型基金净赎回比例最高,为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