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财政补贴加剧保壳大战 “退市难”折射市场扭曲

2014-2-13 9:27:53东方财富 【字体:

  A股进入业绩发布密集期,一批上市公司正面临“保壳”关口。争抢财政补贴、“土地换政府资金”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扭亏”手法。专家认为,种种“保壳”现象凸显制度困境。

  

政补贴成“保壳”手法

  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年内已有141家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快报,1682家上市公司公布业绩预告。其中,19家上市公司公告提示,由于净利润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等原因,年报披露后可能会被暂停上市。

  *ST亚星称,2013年发生经营性亏损。但12月31日,公司收到财政补贴9794万元,搬迁损失补贴5655万元。公司称,将把补贴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成为其2013年财务性扭亏的关键助力之一。

  记者了解到,保壳扭亏中,财政补贴已成普遍现象。*ST株治公告,获得株洲市财政局8948万元环保综治补助。计入年度损益后,恰可冲抵前三季度亏损额;*ST南化更以2.9亿元补贴,有望问鼎上财年单项“补贴王”。

  而土地使用权收回,也成为保壳公司曲线获得资金的新方式。*ST黑豹宣布,与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协议收回3宗建设用地,对收储土地按1.217亿元评估价补偿。同样上演“土地换政府资金”的还有*ST祥龙,*ST宝硕,分别获得补偿款12.7亿元和4.5亿元。

  “退市难”干扰市场机制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尽管产业引导性补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单纯为了不“戴帽”、不退市的补贴现象加剧,干扰了正常市场机制。

  截至目前,A股市场约有50只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其中,近20只股票被暂停上市—与改善经营质量相对的是,财务补贴成为扭亏的常规手段,催生上市公司“死而不僵”。

  比如,暂停上市近6年的S*ST聚友今年1月10日成为“保壳”赢家,更名“华泽钴镍”恢复上市。根据审计报告,原S*ST聚友也多次收到政府补助:从2007年获补132万元,到2011年获补256万元,2012年增至约1300万元,涉及环保、产业振兴、奖励资金等多个名目。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认为,目前上市公司保壳行为存在不合理性。短期对劣质资产“救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经营不善、竞争力减退。

  需警惕“补贴依赖症”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此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市场化、法制化和常态化一直是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方向。下一步,要严格执行现行的退市制度,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市场人士认为,在监管层屡次强调彻底执行退市制度,以及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避免“补贴依赖症”,仍需弥补激励财务性保壳的机制缺口。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在证监会官网撰文重申,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和监管协调,完善在公司上市、退市、多层次市场建设、稽查执法、相关风险处置等方面协作机制。“政府介入保壳是低效率行为,实质是拿国有资产、纳税所得挽救劣质资产,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张晖明说。

  此外,仍需严格恢复上市等退市审核标准。深交所《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已提出,避免公司暂停上市后通过各种调节财务指标规避退市。

  许峰认为,补贴属于具有偶发性的非经常损益,不影响公司实际经营质量。建议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作为判断上市公司退市依据。

(责任编辑:DF058)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