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地把金融产品平移到互联网平台。其最大意义在于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边远贫困地区、小
当前的金融服务依然存在高端化、精英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投资端和融资端均有所体现。在投资端,一些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门槛居高不下,例如信托产品的门槛大多在100万至300万元,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一般为人民币3000万元,使得普罗大众很难有效获得高附加值的服务,限制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在融资端,大中型企业往往能得到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服务,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满足,一般认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率仅在20%至25%之间。
造成这种金融服务高端化、精英化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传统的高端业务获取足够多的利润,没有动机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且服务小微企业客户的成本过高,金融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此类服务。前者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领域将得到有效缓解,后者则成为普惠金融的最大障碍。而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企业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都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
事实上,金融作为一种服务业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实体经济依然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目前企业直接或间接融资的成本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资金成本,即支付给资金提供方的费用;二是交易成本,即金融机构运行的成本,包括网点、人员费用以及识别风险、管理风险的成本等等。对于资金成本,应交由市场定价;对于交易成本则应尽可能压缩,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互联网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特性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交易成本,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天生的普惠属性,对于推进金融体系的扩大化、平民化和人性化,实现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从资金供给方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渠道解决“人人享有平等投资权”的问题。互联网的时空压缩特征使得交易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且在运行成本上,互联网边际费用极低的特性使得其天生
互联网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特性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交易成本,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与生俱来的普惠属性,对于推进金融体系的扩大化、平民化和人性化,实现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服务长尾客户,从而对传统的“二八定律”提出了挑战,“余额宝”等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基金理财产品1元起售迅速集聚大量客户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互联网上的金融交易减少了对实体机构网点的依赖,大幅度降低了网点建设、运营所需的费用。
此外利用互联网进行风险控制,解决资金需求方的问题。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难,与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难度大是密不可分的。小微企业地理位置分散、经营情况变化迅速,传统的金融机构网点很难将触角覆盖至广大城乡,实时了解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低成本的小微企业风险控制带来了一些可能。阿里巴巴基于淘宝构建了网店生态圈,为网上商铺提供贸易融资。由于贸易融资本身具有自偿属性,其风险控制重点可以放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融资期限匹配性等方面的审核上,而这些审核完全可以基于网店在淘宝和支付宝上的交易数据进行,从而实现低成本而有效的风险控制。
但是,这种基于互联网贸易融资的成功并不代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能够适用于各种企业的风险判断。小微企业涉及行业众多,贸易流通只是小微企业众多行业中的一种,而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中,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获取的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大量的线下人员进行调查,这也是目前很多P2P网络信贷平台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些P2P平台也试图通过与线下的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由线下机构进行风险控制。但问题在于部分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也存在管理不规范、借贷程序不严谨的现象,如何对合作机构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控制就成了这种模式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