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肖钢货币基金高收益周期 对资金入股市有压力

2014-2-24 9:47:44东方财富 【字体:

  “肖主席举例时提到,包括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处在高收益周期,对资金流入股市也带来一定压力。”2月20日,北京一位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知名学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春节

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一次座谈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

  迅速扩容的余额宝,无疑是肖钢口中,无风险投资资金的一个缩影。

  知情人士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余额宝突破4000亿元大关,距2500亿元数据出炉只有30天。业内人士预测,加上其他互联网概念带动的货基扩容,货基市场规模已跨过万亿关口。

  这一问题步入监管层视野的同时,或意味着A股的资金逻辑正发生转变。尤其在IPO制度过渡阶段,提振A股的模式亟待改变。

  目前传统机构手中的资金,仍是高层提升市场信心的主要筹码。譬如,2月19日,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提高险资投入股市的比例至30%。

  但是,相对4000亿余额宝“无风险”品种分流,机构资金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而监管层若要撼动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错配的格局,显然是个大工程。

  无风险投资急速扩容

  “肖主席主要是描述目前阶段的一个现象,并非鼓励资金回流股市,或流向上述理财产品”。同日,另一位参加上述会议的知名经济学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证实。

  上述人士担心市场对于证监会主席的言论有所误读。

  实际上,无风险产品与A股市场形成的跷跷板逻辑,已经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这或许也是这一问题进入监管层高视野的主要原因。

  以余额宝为例,1月15日,余额宝的操盘方天弘基金,宣布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而到2月14日,这一数据突破4000亿大关。春节前后,微信理财通也借春节红包、嘀嘀打车等功能,网罗大量投资客户。

  2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致电华夏基金相关人士,但其表示尚不方便透露微信理财通的规模。

  尽管如此,这一类产品的规模增长仍可以预期。2013年,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已增长到7475.92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5722.40亿元,增幅超过30%。仅计算余额宝年后2400亿的增量,货币基金规模达到万亿水平。

  这一资金流向影响银行揽储的同时,也在改变A股市场货币成本的认知标准。货币成本提升,大大限制了资金流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冲动,这或许正是肖钢在上述会议上阐述的逻辑基础。

  另一个佐证是,2013年以来,尽管股票型基金赚钱能力转好,不过带动的规模效应仍微乎其微。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市场上股票型基金合计也只有万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同期银行信托市场、理财产品、P2P市场对于权益类投资资金的分流作用。加之,信用债市场开始出现回暖,可能对下一步股市走势造成更大压力。

  目前,学界和业内对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预判。

  2月20日,参加上述会议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认为,目前,市场情绪存在对这一类产品年化收益率的高估,由于是年化收益率,且只在季末和年末等特别时点才会特别突出,并不能长期维持这一收益水平。

  招商银行一位分析师受访时表示,预计流动性紧张将贯穿至2014年下半年,这会继续引导利率走高,融资成本高仍将持续,全年流动性仍偏紧。这种逻辑预示,2014年上述产品将维持较高收益率水平,维持资金的分流影响。

  A股重压逻辑溯源

  包括银行在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卷入“价格战”,使得“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不断提升。

  在成熟市场,风险与收益存在较为稳定的线性对应逻辑,为何在A股市场,“无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频频出来搅局,如何扭转目前风险错配的资本格局?

  “这一类型的产品将存款利率市场化,信托业推出信托产品相当于把贷款利率市场化,这是市场上经过撮合形成的一种市场利率情况。”日前,方正东亚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帆表示。

  按此逻辑,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高涨,一方面源自银行钱荒拉动,另一方面,反映出融资方的资金饥渴,愿意为融资支付高昂的货币成本。

  按社科院金融所一位学者受访时的逻辑,目前,我国M2余额110.65万亿元,并不缺钱。融资成本过高,在于股权和发债等直接融资不畅,间接融资及中介机构融资垄断了资金的货币成本。

  这正是A股市场设计之初,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主要功能。

  这种逻辑下,监管层提到的,无风险收益产品的火爆引发资金分流离开A股,显然与A股市场本身提供的融资功能缺失有关。

  上述社科院金融所人士建议,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减少企业融资的资金链条,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也是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唯一手段。

  显然,高层也在尽量为A股引入长期资金。根据保监会的政策,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上限比例由25%提至30%,按照保险资金8万亿计算,对应的货币量约4000亿元。

  相比无风险投资产品的扩容,4000亿资金似乎杯水车薪。北京某券商分析人士受访时认为,目前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资金比例只有10%左右,原25%额度尚未用完,此举能否带动资金入市显然未知。

(责任编辑:DF010)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