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民营银行牌照有望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后“落地”。报道称,在地方两会上,多个省市地区提出加大对民营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少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首批试点的3至5家民营银行,可能产生于目前呼声最高的几个热点区域,如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广东等。目前,在以上区域中,阿里巴巴集团、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深圳前海企业等备受市场关注。
在地方两会上,20多个省、区、市提出加大对民营金融支持力度。其中,福建、四川、广西、广东和内蒙古等地更是明确要争取设立民营银行。
专家预计,尽管地方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争取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还将持续,但有关部门对民营银行牌照审批将慎之又慎,试点规模或逐步扩大,唯有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最优的申请方案才有望率先获得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获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含“银行”二字的企业已超过100家。在春节假期后的几天内,工商总局就核准了4家。
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银监会年初召开的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今年将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强调发起人资质条件,实行有限牌照,坚持审慎监管标准,订立风险处置安排。首批试点3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
目前,民营银行牌照审批相关工作由银监会监管二部负责。
该部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强调投资者要自担风险,是为在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情况下,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避免出现风险处置真空,或者演化成依赖国家信用提供隐性担保。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将进入实质性、大迈步的阶段,这也在“撩拨”地方政府的神经。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进京拜会多个监管部门,为当地民营企业的申请“拉票”。
福建明确,深化厦门、泉州、平潭和沙县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支持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来闽设点展业,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四川称,要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广西将充分利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鼓励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等。
面对地方政府的“热情”,有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地方政府、企业“冷思考”,充分考虑未来的业务定位、盈利模式等问题。
据此前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截至目前,仍未有民营银行落地,有急于希望出现进展的民营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到现在还是没有突破,障碍应该在监管部门。”
不过,在众多民营企业积极申报设立民营银行、部分人士抱怨进展缓慢之时,多个企业界大佬却“唱反调”。
巨人网络董事长兼民生银行董事史玉柱在微博上说,“现在去发起民营银行,没啥意思。”
他给出的理由包括:一,将新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被控制得很窄。此银行非彼银行;二,新批民营银行的运营地域被限制得很小;三,新银行需要经历3-5年的亏损,净资产会大幅缩水;四,银行的关键是团队,新办银行的核心团队至少需要三年的磨合才有战斗力。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现在的银行赚钱是垄断造成的,假如真正放开平民化,银行将成为高风险行业,“我不认为做民营银行就一定会比其他行业挣钱的多”。
某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看法更为激进:“大部分民营企业(拟进军银行业)是在找死,这些企业过去或多或少都受过银行的气,他们这么热衷,只不过是看到银行过去的好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面临众多可见的挑战以及多种新设银行的制约,不少人在并不看好民营银行的同时,唯独看好未来的互联网银行。
史玉柱在其罗列多个新设民营银行“没意思”的理由之后,也不忘提及“互联网银行除外”。
海通证券此前就民营银行未来空间发表评论认为,民营银行初步建设时,业务受限,民营银行信用难以冲击拥有政府信用背景的大中型银行。中长期来看,拥有平台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供应链优势的大型企业,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和小贷公司可能通过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经营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但持续扩张也将受原来资源的限制,做大后仍受银行资本和监管限制,中长期对大中型银行影响亦有限。
在此需要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是,不少人认为相对民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更需扩容。
“民营企业可以考虑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现在社会的理财需求太大了。”一监管部门人士说。
戴相龙此前也称,中国金融以间接融资为主,各类银行已经很多,加之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银行资本投资收益空间逐步缩小。因此,在继续设立一些经营货币的中小银行同时,要更多设立管理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