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全国的服务能力和辐射效应日益增强,各类专业性机构也越来越多地集聚上海。来自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异地商业银行在沪设立持牌专营机构总计六
各专营机构发挥专营、集约化管理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实现稳健发展,产品创新方面探索突破,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总体来看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市场影响力有所扩大。如建行信用卡中心成为首个获得VISA“银行卡风险管理领导者奖”的国内银行机构。工行贵金属部、农行私人银行部分别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贵金属交易银行”、“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工行票据营业部票据交易量突破1.5万亿,创成立13年以来的新高。中行人民币交易总部“融金通”产品获“上海市金融创新产品二等奖”。“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信用卡还款“容时容差”宣传活动,积极致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取得了市场的正效应。
二是业务转型盈利能力再创新高。2013年,各专营机构积极应对市场利差不断收窄现状,积极发挥功能集中、交易集中的业务优势,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发展道路,全年合计实现账面利润209.18亿元,同比增长36.12%,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在风险管控方面,4家异地在沪的总行信用卡中心平均不良率低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水平,资金中心和票据营业部继续保持成立以来“零不良、零案发”的良好记录。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为有效提升同业票据交易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工行票据营业部致力于票据托管和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研发上线票据资产托管系统。招行信用卡中心颠覆传统的客服模式,推出智能“微客服”平台,避免传统客服预约、等待的繁琐。农行私人银行部通过跨境金融咨询、上市公司股东解禁咨询、法律税务咨询等方式,有效拓宽顾问咨询服务宽度。三家贵金属专营机构则积极参与白银期货、黄金ETF等新型贵金属交易产品,提升市场活跃度。
2014年,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金融细则的深化,各专营机构在跨境清算、跨境金融服务、资金交易等业务面临较大发展机遇,业务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将获得较大提升。上海银监局也将进一步提升专营机构监管有效性,积极做好新设专营机构引导服务和行政许可工作,规范相关专营业务发展,鼓励专营机构金融创新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并继续加强对票据、信用卡、私人银行和资金交易等市场的监测跟踪,指导机构守住风险底线。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