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A股迎“圣诞礼包”收复3000点 同存新政或腾7.4万亿可贷资金

2014-12-30 7:31:38东方财富 【字体:

  一石激起千层浪。

  12月24日下午,银行间市场有消息称,央行正在考虑对纳入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的非存款类(下称非银类)金融机构存款执行“初步豁免缴准”政策。

 

 立竿见影,12月25日,银行板块一改此前两个交易日的颓势而出现整体上扬。

  交易数据显示,内地银行指数全天大涨4.65%,其中华夏银行 (600015.SH)以涨停收盘,而建设银行 (601939.SH)、宁波银行 (002142.SZ)等多家银行涨幅超过5%。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层关键时刻“呵护”市场的举动增强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该政策若得以执行,将对银行面临缴纳此项准备金而可能产生的预期资金压力产生舒缓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前述政策虽未能直接对市场资金面形成宽松,但针对非银类同业存款缴准预期的回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系统的资金压力,同时贷存比的缩小也将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但与此同时,市场此前一度高涨的降准预期也随之回落。

  由于部分同业存款“无偿”转化为一般性存款对银行可贷资金带来提升,加之近期A股股指不断攀高,业内对于监管层强化信贷资金入市监控的预期也在升温。

  可贷资金或被腾出

  早在一个月前,关于改善贷存比等考核指标的信号便已被释放。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增加贷存比等监管指标弹性,而此后亦有报道称央行正考虑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由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统计。

  该科目的变更所带来的一般性存款的增加,意味着银行可贷资金的“腾出”。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就对此表示,该政策“理论上的最大值可释放7.4万亿人民币信贷”。

  管清友同时认为,“若非存款类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存款准备金也将多补缴1.76万亿(按9.8万亿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18%的存准率计算),至少需下调三次存准率对冲。”

  而由于部分银行应对缴准,银行间市场已呈现出资金面紧张的趋势。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份以来,6个月期限内的多品种SHIBOR均出现大幅上涨,如1个月、3个月品种分别上涨195和99个BP.

  但是,非银类同业存款向一般性存款“转化”时的准备金缴纳如若得以“豁免”,则意味着当下紧缩的银行间资金面预期将得以缓解。

  有银行业内人士指出,传闻中的同

  而另一方面,该政策或将促使银行加速货基类现金管理产品体系的构建,而此前已进行此类产品布局的银行也有望从中获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包括工行、招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4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制银行以及6家地方性银行创设了此类产品。

  监管预期或抬升

  增加可贷额度,而非单方面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此举被视为央行将存量资金以信贷形式向实体经济“引流”所作出的尝试。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除缓解银行系统资金面压力外,也能对房地产等实体经济构成支撑。

  “腾出的可贷资金,会对一些业务激进的小银行以及房地产等资金紧张的行业更有利。”一家国有大行分行公司部负责人分析认为。

  但另一方面,可贷资金的增加,或亦将促使监管层对信贷资金流向管控得更加严格。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银行业违规违法的排查或已悄然启动。

  12月初,监管层曾向各大银行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的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进行全面排查和整顿。

  业务上主要集中在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信贷业务、存款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财务管理等领域。

  此外,有关监管层防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预期尤为受到市场各方关注。

  “由于A股走高,目前银行资金从配资、结构化伞形信托等各种渠道流向市场的钱很多,所以也不排除信贷资金入市的可能性。”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信贷投放到原本资金过剩的实业后,实业企业再将资金投入股市,变相增加了市场的外部风险。”

  而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被强调为“初步”缴纳的存款准备金为零,因此亦不排除该类存款被执行差额存款准备金的可能。

  “不用缴准实际上是一种政策红利,未来银行可能会存在通过产品嵌套,将普通法人存款、保本理财以及同业存款转化为非银类存款的动机,进而滋长银行间的监管套利。” 前述分析师指出,“所以(这个政策)从口径来看可能只是一个暂时性措施,未来实施缴准的概率仍然很高。”

(责任编辑:DF127)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