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中信大股东精准“逃顶”为哪般

2015-1-27 7:08:49东方财富 【字体:

  1月19日股市大跌后,投资者心中备感郁闷,因为不但自己的钱包缩水了,导致股市大跌的罪魁祸首之一的中信证券 ,其大股东居然在大跌前夜精准“逃顶”。如此神奇,更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今天最正能量的一句话:如果你今天手里没个跌停的股票 ,只能说明你以前一直没有踏准节奏!”

  1 月19 日,A 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深两市跳空低开,跌幅逼近6%,略有反弹之后再度下挫,最终跌幅达到了7.7%,下跌近300 点,刷新自2008 年6 月11 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两市近200 只个股触及跌停,其中金融股更是几乎全都死死躺在跌停板上。到了第二天,券商股继续大幅下挫,其中中信证券更是以接近跌停价收盘……

  “1·19 惨案”下的奇葩幸存者

  之所以会酿成“1·19 惨案”,市场中有不少观点认为,其与1 月16 日证监会通报中信证券等12 家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被罚有不小关联。

  证监会通报2014 年四季度“两融”业务检查结果,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 3 家公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受过处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对这3 家公司采取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时,招商证券 、广发证券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问题,并且受过处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证监会责令这2家公司限期改正。安信证券、中投证券因存在违规为客户与客户之间融资活动提供便利等问题,证监会责令这2 家公司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

  此外,民生证券 、广州证券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问题,新时代证券 、齐鲁证券 、银河证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证监会对这5家公司采取警示的行政监管措施。

  信心满满的股民们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暴跌,损失惨重,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但更让股民们感到气愤的是,就在“1·19”暴跌爆发的同一天,被誉为“跌停敢死队队长”的中信证券居然发布公告称,在1 月16 日,公司收到第一大股东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减持通知,提及在之前4 个交易日(1 月13 日至16 日),中信有限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348131745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6%,持股比例由20.30%降至17.14%,其中1 月15 日减持数量最多,超过2 亿股。记者根据4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粗略计算,累计套现金额超过百亿元!

  股神降世还是内幕交易

  就在股灾发生前一周精准踩点,大幅套现,胜利大逃亡,成为比巴菲特还厉害的“股神”,中信证券大股东的这一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似在遍体鳞伤的股民身上又撒了把盐,其潜台词似乎是在嘲笑说:谁叫你们散户没有内幕消息,不能做内幕交易呢?嘿嘿,亏钱活该……

  1 月19 日收盘后,媒体和股民的炮轰达到高潮,因为从逻辑上说中信证券作为证监会严查“两融”事件中的被处罚方,理应能比市场提前获知被处罚的信息,其大股东在公司“两融”业务被罚消息公布前抛售股票的做法,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内幕交易。

  为正视,中信证券1 月19 日晚间紧急公告称:一、2015 年1 月16 日约17 时,本公司通过网络报道知悉上述处罚,相关报道是基于中国证监会例行发布会的公开消息,事先本公司并不知情且未收到任何处罚通知。二、中信有限表示:本次减持中信证券股份的行为系中信有限正常的经营决策行为。关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受到处罚的情况,中信有限于2015 年1 月16日收市后从公开渠道知悉,事先并不知情。

  言下之意,中信有限和普通投资者是同时知道被处罚的消息的,因此不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

  对于中信证券的这一澄清,长期关注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著名经济学家、《理财周刊》学术顾问金岩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表态好似“此地无银三百两”,令人疑窦丛生。中信证券大股东在事先就获悉了证监会将要处罚的消息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基于规避损失的考虑,在正式开出罚单之前提前套现也并非没有可能,由于套现时间点实在太过“凑巧”,难免有内幕交易的嫌疑。

  金岩石进一步表示,这一蹊跷事件再次暴露了中国股市的一个制度缺陷,因为大股东增持或者减持前,按常理都应事先公告,这样才能让小股东获得优先出售权或购买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先保证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的利益。

  可在这一重要环节上,中国的制度建设却不尽如人意。金岩石介绍说,美国要求持股5%以上的任何股东,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机构,在增持或减持股票之时都必须事先公示减持或增持股份的意向,目的是让小股东决定是否在大股东行动之前买进或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然而在中国,监管机构只要求信息披露却没有实施细则,所以许多大股东减持时会选择事后披露而非事前通报。由于大股东增持消息披露后股价往往会上涨,大股东减持消息披露后股价往往会下跌,如此一来就让大股东享受到了一大笔无风险套利的好处。

  就在1 月20 日当晚,股民于先生以个人名义,向中国证监会寄去了信息公开申请表,请求证监会公开中信证券被处罚的现场检查报告以及证监会做出处罚的事实依据。他认为中信股东减持涉嫌内部交易,证监会对这类行为有监督义务。他认为,中信大股东减持消息的姗姗来迟,极大地打击了市场信心,是造成1 月19 日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

  大股东临时减持难度大

  尽管外界的质疑声不断,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信证券大股东减持并非是在了解中信证券将受到处罚后的临时决策,从实际操作上看,并不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性。

  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股东减持并无证据违规。去年12 月份,国海证券 、国元证券 、东北证券等多个券商遭遇限售股解禁后的原始股股东大量减持,凸显产业资本对当时券商股估值水平的不认可。而11 月份则有华泰证券 、国海证券、招商证券也遭遇同样的命运。换言之,产业资本对券商股的大规模减持,并非突如其来,反而具有持续性。中信有限作出的减持,同样也可看作是对过高估值的否定。

  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刘义和徐飞也撰文指出:“有传言大股东及公司已知晓处罚结果,进而临时减持,属于违规行为。我们认为,这种传言不符合逻辑,大股东在减持之前,需履行一系列内部审批程序,而减持行为也分布在4 个交易日,由此可推断不是临时决定减持。”

  事实上,作为大型央企,中信有限的投资决策流程非常长,不可能像普通股民那样在短时间内灵活操作。

  因此中信大股东减持与证监会处罚的“神同步”似乎更有可能是一种凑巧,此前几个月的讨论、审批、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全部走完后,在最后落实减持的那一刻,恰巧就是证监会“两融”处罚风暴的前夜……

  换个角度看,就算中信证券大股东提早获悉了处罚消息,又有谁愿意冒着内幕交易的风险去做这样的决策呢?从逻辑上说,这也不符合内幕交易的一般做法。

  尽管如此,中信证券大股东减持风波依然给中国股市上了生动一课,中国证券行业在大股东减持规范问题上的制度建设还需再加把劲。只有规则明确,优先保护中小股民利益,股民们受伤时才不会把一肚子怨气都撒在大股东身上。

(责任编辑:DF150)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