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馆长王巍向记者透露,“我做了13年并购公会的会长,从起步到现在,2015年准备退休了,作为并购公会的普通理事。”
“我是个坏人。”王巍常如此自嘲。
由于近年来在天津、北京和苏州筹建金融博物馆,王巍有了“金融扫盲教父”的名号。他表示,“我们从民间自下而上地推动金融现代化启蒙,金融是朋友,不要有阴谋论想法”。他认为,人永远会用到金融,要学习,否则人生就不会幸福。
不过,在即将退出并购江湖之际,他还是更多地谈到了并购:“中国的并购仍处于青春期,而蓬勃兴起的市场化产业并购浪潮、波澜壮阔的并购大时代势不可当。”
并购青春期
你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并购市场的政策监管问题?
王巍:并购的监管与并购的市场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市场没发展起来时,监管不可能走前一步。目前看到监管相对落后的情况,是由于整个并购市场还处于青春期。尽管火爆,他年轻力壮、血气方刚,有时莽撞、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这时需要更成熟的规则去控制他,不对社会产生破坏性。
中国的监管近10年来有非常快的完善。监管者在学习,不像过去站在计划经济角度监管,而是理解了市场经济,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监管。
并购公会将如何推动并购市场的规范与成熟?
王巍:并购公会更多的工作是普及并购教育和积聚并购中介机构的群体,不断在培育并购观念和并购市场上着力。并购公会的新战略目标涉及协会的扩展,亚洲并购交易所,产业并购基金与地方并购融资平台,并购交易师认证体系,中国并购仲裁中心,中小企业并购融资联盟,以及中国并购博物馆,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与并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并购公会需要提升自己的政策影响力,从而为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制定规则,维护权益和提升权威指导。并购公会要更加密切与政府相关监管机构的合作,不断对影响并购市场的事件和趋势发表意见,献计献策,贡献民间智慧。
并购大时代
工业4.0带来的技术变革对于并购市场有哪些影响?你如何看待未来的产业并购新格局?
王巍:并购最主要的动力是技术变革,由此出现大量并购。如电的出现,导致JP摩根大集团的产生;计算机的出现,导致苹果、微软的上市;转基因的出现?每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导致一些企业的产业价值不同,价值一不同,马上就有人敏感、冲上去,调整价值、发觉价值,这就是并购交易师做的事。
所有产业都有并购的机会,目前互联网与消费领域市场化更浓,机会更多。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如地产、能源、传媒等,并购活跃度低,但仍有机会,只是并购的主导力量就不同了。
中国正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你认为这是不是民营经济的新机会?
王巍:所谓国有、外资、民营合到一起叫混合所有制,只是一种标签,做并购的人不太考虑这些。并购最主要的目标是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降低成本,提高资本与市场的效率,提高社会的福祉程度。
民营企业过去不被充分认可,艰难生存十几年,如今登堂入室成为主流,应该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机,堂堂正正地去并购,这对于民营经济是一个多少年遇不到的春风。我想他们已准备多年,相信会大有收获。
国有企业过去是国家骄子,享受了大部分资源、市场与品牌,可能不太适应混合经济情况以及新的经营方式与理念,这对国企反而是很大的考验和挑战。如能迎接挑战,把民营机制带进来,我相信国企会爆发性增长。
所以,混合所有制对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机会,不单单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谁运用得好,谁就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新三板为并购带来了哪些机遇?
王巍:新三板是向中小企业下沉,即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从经营设计的A股,慢慢向新三板甚至第四板往下下沉了。
这是由于金融自由化、市场化以后带来的一种必然性倒逼。因为真正的能露尖儿的大企业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今天的中小企业家可能就是未来的马云、李彦宏。所以新三板一定会比主板有更大的机会,主板是历史,新三板是未来,一定要从未来发现东西。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你怎么看?
王巍:中国这代企业家走向全球化后要有价值观、有担当、有态度,和全球经济一起增长,而不是简单地为我所用、为国争光。中国并购下一代的态度要有大国的担当,要有文明的价值观,要有创新精神,要面向未来,面向“80”后、“90”后,要学习,要始终贴近市场变化的前沿。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一代一代地走下去,中国并购的生态就能建立起来,而且希望中国的并购生态能够推广到亚洲和全球,看到APEC,很多人兴奋,这也是我们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如何参与到并购的大时代中来?
王巍:学习。并购就如同人谈恋爱,在家里坐着不行,要出去见人。企业也一样,不能在书本上谈,要不断去公园、电影院等各种交际场所去见期待的人,必须走出去,进到市场中。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