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26日、28日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昨日再次逼近跌停。昨日,人民币即期开报6.2531,较人民币中间价6.1335偏离1.95%,再次逼近2%的跌停线。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四天内三度逼近跌
一周三度刷新历史最大跌幅
根据央行规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
回顾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本周走势,可谓是罕见的一路在“跌停价”附近徘徊。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于6.1384,较上周五下调42基点,创下去年12月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即期汇率周一早盘即出现暴跌,最低跌至6.2569,较中间价跌幅达1.93%,逼近官方允许单日浮动的下限,创历史最大跌幅纪录。
1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显著回升,比前一交易日大幅上调82个基点。但是市场情绪对人民币并不乐观,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2430,最低跌至6.2481,按中间价6.1282计算,距离跌停水平仅相差30个基点,跌幅更是扩大至1.96%,再次刷新了历史最大跌幅纪录。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于6.2481,较中间价下浮1.95%,同样也逼近了2%的跌停水平。
昨日,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53个基点至6.1335元。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早盘延续本周的疲弱走势,一度跌至6.2542,较中间价折价达1.97%,不仅再次逼近官方允许单日浮动的下限,而且再次刷新了历史最大跌幅纪录。
一国有大行外汇分析师刘新亮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周人民币即期汇率几度逼近跌停,背后其实只是美元太强,全球货币都相对贬值,而非人民币太弱。“美元持续走强是近日人民币持续走跌的最主要原因,主导作用甚至超过了中国经济放缓等诸多内因的影响”。
而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自2014年1月人民币汇率创下6.04的历史新高后,便踏向逆向贬值之途,截至昨日累计贬值幅度已经达到了3.53%。
全球货币战拉开序幕
本周三,新加坡金管局意外降低汇率政策的斜率,这是年内又一家主动加入全球货币战的央行。受此影响,新加坡元急速走低,美元兑新加坡元一度升1.3%,新加坡元创下2011年11月来的最大跌幅。随着美元指数的一枝独秀,在其余新兴国家都大量推行QE政策后,人民币汇率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刘新亮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在美元持续强势,而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货币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若坚持坚挺会大幅影响企业出口。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兑美元短期内存在贬值压力,已经是大概率事件。“当然,目前国内经济环境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或大幅升值,汇率短期内有贬有升是很正常的,短期内适度贬值也有利于应对目前的全球货币环境”。
汇率将在6.0到6.3区间内
据信息时报记者梳理,多家券商和主流外汇分析师均预计,人民币贬值时机尚不成熟,汇率将在6.0到6.3这样一个区间内波动,即贬值到6.3或是央行的底线,而保持区间内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有观点认为,近期资本流出规模加大,国内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价格明显走高,资本外流已经影响到了国内资金面。不过,对于人民币汇率或影响外汇占款及国内资金价格的担忧,宏源证券分析师陈磊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央行货币工具如MLF、PSL以及降准降息等货币投放来对冲。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