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降杠杆的决心明显,上周证监会发文强调禁止券商通过代销伞形信托、P2P平台、自主开发相关融资服务系统等形式,为客户两融活动提供便利。记者从多家知名券商相关业务人士口中获悉
两融业务遭遇“去杠杆”
2月3日,证监会正式下发文件,强调禁止券商通过代销伞形信托、P2P平台、自主开发相关融资服务系统等形式,为客户两融活动提供便利。
同时,文件中正式规定,自1月19日起,证券公司不得为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进行融资融券业务。而对于已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且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但证券公司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切实做好风险提示和客户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前,随着两融业务的发展,券商竞争异常激烈。券商两融业务最低准入门槛一度从监管部门建议的50万元下降到20万元。个别券商为吸引客户,甚至打出“证券资产达5万元即可开立两融信用账户”的噱头,风险骤然放大。
上海一家知名券商研究员分析,证监会新发文件一方面是规范券商两融业务,另一方面也有约束券商其他不规范杠杆类业务的意思。
排名前十券商最受影响
记者从多家知名券商相关业务人士口中获悉,受证监会收紧两融业务影响,券商方面融资类业务创新步调放缓。
深圳一家券商人士透露,其供职的券商,高层已对此作出要求,确保农历新年前以“稳”为主。
这位券商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券商竞争激烈,尤其是排名前十的券商,稍****一冲,排名就可能不一样,融资类业务,尤其是新型的融资类业务,是券商的先锋队,证监会新政一出台,对排名前十的券商影响还是很大的。”
深圳另外一家券商人士也表示,公司原本定于农历新年后试水的一款创新业务计划,也被分管领导通知“再放放”。
“说实在的,监管部门的新要求让我们做业务的积极性有点儿下降,但是从大方向上看,确实可以避免券商之间的恶意竞争,把控风险,对我们从业人员是一种保护。”这位人士说。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