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角色已经不断受到全球各
多伦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加拿大央行前副行长Tiff Macklem于6月26日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越发广泛,在其渐渐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的时候,就有一个历史性机遇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来适应现代后危机时期的金融体系。”
Tiff Macklem指出,加拿大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并很高兴看到加拿大此前已经成为了北美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他也提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同日的讲话,即中国央行将会同相关单位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
其实Tiff Macklem口中的“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源自于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尽管该体系于1973年崩溃,但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仍是世界重要机构。
目前全球金融秩序仍以美国为主导,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很多情况下是美国意念的体现。例如,美国在IMF的出资额与对应的表决权均在17%左右,并享有一票否决权(veto power)。然而,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但相应的话语权却没有提升。此外,中国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等国际机构中扮演的角色也都被动与尴尬。
“人民币也在慢慢崛起,IMF仍然缺乏灵活度。”Tiff Macklem 特别指出。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当日也在同一场合表示,IMF的改革远远没有到位,中国在其中的投票权很小。他也强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很快会对国际治理形成一个挑战和刺激。其中包括人才挑战,因为金砖银行和亚投行的大量人才招聘可能会来自于IMF和世界银行;此外是观点挑战,这是由于此前IMF和世界银行不仅仅是资金提供者,更重要是观点的产生者。
2010年12月15日,IMF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批准了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方案,并完成了第14次份额总检查。改革方案将涉及修正IMF协定,并需要占总投票权85%的五分之三的成员国接受。然而时至今日,这项改革仍未获得任何进展。
这项改革意义深远,尤其对中国而言:超过6%的份额将从代表性过高的成员国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994%大幅上升至6.390%,跃身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全球话语权的显著提升。
尽管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仍存,不过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快马加鞭。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T)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4月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地位,且成为亚太地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最常用的支付货币。此外,根据IMF《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进行货币互换的中央银行所获得的(外汇)存款作为储备资产处理。因此,央行货币互换可以视作国际储备的补充。截至2015年5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