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货币饱受压力,全球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股票的“厌恶之情”最近也创下2005年夏季以来的最高点。
美银美林8月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继续减持新兴市场股票仓位,减持幅度不仅超过去年3月对中国债务问题心存担忧时,甚至超过08年雷曼破产时。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持仓之差也达到2001年4月以来的高位。共有202位基金经理参与了从2015年8月7日至13日的调查,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达5740亿美元。
“投资者发出明确的信号,反映出他们在为中国和新兴市场增长走低做准备。”美银美林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
中国经济衰退成为全球投资者最为担忧的尾部风险,此外,投资者也担心新兴市场债务危机成为另一个较大的尾部风险。其他令投资者决定减持新兴市场的因素包括盈利前景不容乐观、大宗商品表现不好、强美元带来挑战性的宏观环境以及债息可能进一步上升。
有更多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这一比例从上个月的40%增加到48%,另有39%的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加息,只有约10%的投资者认为加息可能要拖延至明年。
在亚洲区内,日本股市仍然深受全球投资者偏爱。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基金经理们的总体策略为做多“强美元”市场——欧元区及日本,做空“利率飙升”市场——美国及英国。8月,重仓日股的比例从7月的37%增至40%。随着希腊问题随风远去,基金经理们疯狂买入欧洲股票,是近半年来加仓最快的一段时间,全球投资者对欧洲的乐观程度甚至超过本土投资者。
“欧洲股市依然受到青睐,但是投资者更喜欢业务在国内的公司,并规避那些容易受到中国或大宗商品影响的公司。”Hartnett指出。
在亚洲(除日本)区内的基金经理眼中,印度和台湾股市最受偏爱,对中国股市仍然增持,但仓位略降,对印尼股市从减持转为增持。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是减持重灾区,对韩国股市的减持幅度加大,而新加坡则是从7月的小幅增持转变为8月的大幅减持。
在行业选择上,亚洲(除日本)区内的基金经理主要增持工业、医药和保险,工业持仓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医药行业上演逆袭,从上月的小幅减持变为本月的大幅增持。能源、媒体、电信等行业继续成为减持重灾区。科技股不再受到追捧,从增持名单踢入减持之列。
但在全球范围内,科技股的地位也开始动摇。8月,尽管银行和科技股总体仍处在增持名单中,全球基金经理在对这两类股票的仓位已经有所降低,能源股的持仓则降至历史新低,转而买入电信、公用事业和医疗股。
8月,全球基金经理手中的现金仓位仍然居高不下,较雷曼事件后5.5%的历史高点略降0.3个百分点至5.2%。投资者们对于全球经济走强的信心衰减,认同未来一年内走强的受访者比例从7月的61%降至53%。就资产类别而言,基金经理们仍然坚持看多股票、现金和减持债券、大宗商品,其中大宗商品的减持幅度也创下新高。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