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深圳碳交易市场全国首启首批

2013-6-19 7:34:17东方财富 【字体:

  深圳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七个省市之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昨日正式鸣锣开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开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所。

  该所的首单交易由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2万吨2013年的配额,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买家,各竞得一万吨配额,成交价分别为28元/吨和30元/吨,成交额58万元。同时,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首日成交额613236元,最高成交价32元/吨,成交8笔,其中5笔为个人交易。

  初期实行现货交易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包括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的配额,已经进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同时,经过国家发改委认可的核证减排量,在走完相应的核证流程后,也将在交易平台交易,对于未来企业发行的碳债券、碳基金、低碳金融创新领域的产品也会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同时,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也将敞开区域交易,鼓励全国项目业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到深圳参与碳交易。

  虽然635家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开户,但并未向外界公布所有名单,比亚迪、中兴、莱宝科技、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深能源等公司被纳入其中。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实行会员制,除了管控企业自动成为交易会员外,还设有投资者会员和项目业主会员。项目业主是碳抵消机制项目的提供者,投资者只要到交易所开户取得一个账户,进行交易。交易初期,将实行现货交易,后期会逐渐引入期货产品交易以及碳排放权相关衍生品交易。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对本报表示,根据欧美碳交易的经验,期货交易量是现货交易的1000倍,期权交易也远高于现货交易,所以,深圳在后期也会引入相关衍生品交易,但现在谈何时引入还为时尚早。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注册地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利用前海机制体制创新的优势,注册资本3亿元,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排放权交易所。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和机构是其股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首位公益会员。在启动仪式上,解振华表示,今年末到明年初,各试点城市的碳交易市场也将会陆续开展,为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提供经验。

  作为首单交易的购买方,汉能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看好深圳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内对碳交易需求较大,但在稳定碳价格方面需要一定的制度设计。

  可调整的配额分配

  深圳从四个渠道获得企业名单进行交叉对比,最终确定了635家纳入排放体系的工业企业名单。这四个渠道分别是,从深圳市统计局获得的工业增加值前800家企业名单,从供电局获得用电量前4000家企业名单,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获得油耗量大的企业名单,从深圳市市场监督局获得有锅炉企业的名单。这635家工业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合计3173万吨,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配额的分配是碳交易的核心。目前,深圳首批纳入交易体系的635家工业企业,2013~2015年获得的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高于深圳平均21%的减排目标,也高于制造业25%的碳强度下降要求。

  为了避免政府和企业“一对一”谈判导致的“权力寻租”和配额分配过于宽松的风险,深圳市采用了电子化的企业碳配额申报与分配系统。管控企业根据未来三年的生产经营计划,申报2013~2015年碳排放数量的预测值及增加值,系统会自动生成配额,企业认同配额后会签字生效。

  深圳采取了可调整的配额分配,一次性分配三年的配额,但在企业碳强度指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年后会根据企业实际增加值进行配额调整。吴德林说,这是研究了欧盟2005年到2012年碳交易市场情况后进行的配额分配方法,因为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过多,导致了价格暴跌,深圳的配额分配正是吸取了欧盟的教训,根据企业增加值的实际情况调整配额。

  在深圳开启碳排放权交易后,广东将推动全省碳排放权交易的开展。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表示,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一开始要注意的是,防止政府对碳权的垄断,不要让企业以前到政府跑项目,变成到政府部门跑配额。

  对于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企业监管问题,深圳市发改委碳交易工作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全红表示,强制减排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会认为是一种负担,会消极抵触,为了防止控排企业通过不法手段逃避履行控制碳排放义务,会和供电、供油和供气等部门协商,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为了防止企业通过更改名称和转移生产线等方式逃避提交配额的义务,会要求新注册企业提交今后几年预测碳排放情况。

  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七个省市中,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迈出了第一步,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也在积极筹备中。同时,因为各自产业结构的不同,面临的任务和困难也不尽相同。

  在昨日举行的碳交易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国家的碳交易市场,这项工作并非等试点城市有成果之后才会开展,现在正在做相关工作,比如,统一企业核算方法,组织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指南和报告格式,在设计建立登记注册系统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则认为,全国范围内,东西部产业发展差距很大,设计全国体系要考虑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给西部企业留出发展空间。同时,建立全国性碳交易体系面临中央和地方责任分担的问题,是中央直接给企业分配额还是交给地方。而目前初步的想法是,分配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中央给地方一定的灵活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