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腐败成本”推动药价虚高

2013-7-24 7:56:02东方财富 【字体:

  据报道,国内某医药销售公司高管透露,药品有中标价(进医院的价格)和零售价,比如一支抗生素中标价100元,零售价115元,而成本价大约在15元至20元之间。除了正常的运输、销售等成本和各级代理商抽取的佣金,医院系统作为药品销售的终端环节,往往像经销商一般抽取一定比例的药价“提成”。而对药企来说,除了每支药品里被层层盘剥的利润,他们还有太多环节需要打通。

  不少网民称,药价虚高成因复杂,成本不透明首当其冲,其中,药品流通过程中庞大的、见不得光的公关费用更是难辞其咎。抗生素虽是个案,却带有普遍性。要遏制药价虚高,就必须厘清药品成本,而要挤干药价中的“水分”,就必须向现行的、不合理的药物定价机制开刀,斩断其中的黑色利益链。

  药品成本被指不透明

  有网民指出,长期以来,药价虚高成为医改顽疾,是导致“看病贵”的罪魁祸首。一种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药价要成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倍的增加。药价虚高固然与“一药多名”、药品加成、医生回扣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药品成本不够透明、公众知之甚少是主因之一。

  网民“廖海金”认为,受各种因素干扰,药品实际成本信息成为秘密。现行的药品成本多是企业自主申报,一些药企为了打开销路,不得不通过各种“公关”手段,将所谓的成本加到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中,最终由患者埋单。而面对数千家药企几十万个品规,监管部门根本无法掌握每个品规的真实成本。如此一来,必然给不良药企留下了成本虚高的漏洞。

  药价虚高背后有“腐败成本”

  网民“李劭强”说,药价为何这么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药价的费用当中包含了各种开支。这些开支未必都是可见光的,比如运营费。说得好一点,运营费是药品推向市场的一种公关费用;说得难一点,运营费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行贿费用。更可怕的是,这种运营费存在已久,已成一种行业的公开秘密,这种运营费开支庞大,并且全部会转移到患者头上。

  网民“沈彬”指出,从目前曝光的案情看,流通环节里的价格水分与出厂价格里的水分密切相关。早在出厂之前,庞大的公关费用、会议费用(或者叫商业贿赂)就被打进了药品价格里。据报道,以药品贺普丁为例“会议成本”居然相当于其出厂价的20%,而这些钱正是通过举办会议等渠道,成为医院、医生、医药协会的灰色收入,其中部分又转为公司高管的回扣,最终消费者将为这些灰色收入埋单。如果不对药企的商业贿赂进行刑事打击,再多的成本调查也无法查清这些堂而皇之记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名目下的成本其实就是腐败成本,也就无法将虚高的药品价格水分挤干。

  监管部门须发挥更大作用

  网民“汤华臻”说,遏制药价虚高,除了改进机制,监管部门也必须发挥更大作用。核实药品成分、成本,定出合理价格,只是药价形成的一个环节。在医药生产销售的长利益链上,暗含的“潜规则”空间太多,必须严防死守。对那些以非法手段推高药价、销售药品的企业必须重拳出击,毫不手软,对那些暗藏在有关部门和医院内部的蛀虫,则要发现一个清理一个,发现两个清理一双。

  网民“余明辉”说,药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成本、利润因素在内。要想让国内药品价格真正降到合理水平,减轻患者负担,更要从药品流通机制、药品自主产权、药品监管机制、药品定价机制等基础问题上下工夫。这才是根本、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DF103)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