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增速放缓为经济转型提供缓冲空间

2013-7-24 7:57:55东方财富 【字体: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包括增长红利减弱等因素,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冲击。从这个角度看,本轮经济周期调整速度放缓,调整期变长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缓冲空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自2012年6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都结束了两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进入2013年以来,经济指标的走势出现了分化,一些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回升态势,但回升的幅度不大,而另一些经济指标在回升中又出现了轻微下落,导致我国经济回升出现了波动。

  从长期增长阶段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增长阶段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包括增长红利减弱消失等因素,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这个角度看,本轮经济周期调整速度放缓,调整期变长是这些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但同样也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缓冲空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轮经济周期波动调整幅度深、持续时间长

  1。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波动广度和深度均超过历次周期波动

  根据本文构建的景气合成指数划分,1996年以来,按照峰谷峰方法衡量,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5次完整的周期波动,各周期的起始时间、持续周期和波动速度如表1所示。在这5次的周期波动中,持续最短的为1998年12月-2000年7月的周期,仅19个月,最长的为2004年3月-2007年01月的周期,为41个月。

  从波动速度看,平均速度最快的是2007年10月-2010年1月的周期,该周期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为2.09个点,下降速度为1.57个点。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该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是亚洲金融危机的2.2倍,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分别是上次金融危机的4.8倍和2.9倍。

  2。本次上升周期的速度明显低于历次经济周期

  从本文提供的图表数据看,1997年以来我国历次经济周期波动还是呈现了较为健康的态势:下降周期较短,上升周期较长,平均波动速度平缓。这其中一个特殊时间是2004年3月-2007年10月的经济周期。这个周期内,下降速度从上个周期的0.37提高至0.89,而上升速度从上个周期的0.56下降至0.24.

  另外,从本文构建的经济合成指数景气图看,2003年的经济增长是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出现过热的阶段。由于我国属于增长率循环,上一周期的增速会影响下一个周期,2003年经济的过热增长必然导致2004年3月-2007年10月周期出现了下降速度加快和上升速度放缓的现象。

  2010年1月,我国经济结束了1997年以来的第5个完整循环,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至2012年6月下降周期结束,共持续了29个月,而以往5次周期的最长下降期也仅为13个月,调整深度也是历次最高,一致合成指数数值下降了22个点,而2007年10月-2010年1月的下降周期也仅调整了20个点。

  从2012年6月出现谷底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呈现弱回升的态势。一方面,回升基础不稳,经济指标回升速度较慢,部分指标甚至出现了轻微回落,导致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在2013年以来出现了小幅回调的态势。另一方面,回升速度明显放缓,如果考虑到2013年的经济回调,从2012年6月以来的上升周期的平均增速仅为0.11,即使剔除掉2013年以来的5个月调整期,2012年下半年6个月的上升速度仅为0.53,仍低于历史平均增速。

  3。本次经济周期上升期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在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中,上升周期和下降周期具有非对称的特点。首先是紧缩容易扩张难,也就是经济周期从上升阶段转向下降阶段比从下降阶段转向上升阶段相对容易和迅速;其次,下降周期的持续时间一般短于上升周期,下降周期的波动速度低于上升周期的波动速度。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和爆发后,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会受到相应影响。受到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997年1月-1998年12月以及2007年10月-2010年1月的两次周期波动中,上升周期持续时间均短于下降周期的持续时间。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一个周期,1998年12月-2000年7月中,上升周期仅比下降周期长一个月,表明金融危机不仅对当前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还会对下个周期的波动产生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的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是企业主体,当经济处于谷底时,企业的观望态度较浓,经济回升的启动一般比较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消除,国内经济结构主动调整的大背景下,本次下降周期持续了29个月,如果考虑以往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特点,此次我国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也不会较短,很可能要经历很长的调整阶段。

  客观看待经济回升放缓

  投资的逆操作力度减弱。政府投资政策时滞短,短期拉动效应明显,一直是我国抵御经济过度下滑的主要宏观调控政策,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是当时逆周期效应较为明显的宏观经济指标。

  但是在经济危机后的下一个周期波动中,这种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实现逆周期操作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基数效应影响、政府投资高增长难以维持,民间投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因此在1999-2000年的经济周期波动中,投资成为经济下行的主要推动力。

  自2007年的金融危机露头时中国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在短期内,确实实现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的调控目标,但是它也同样是造成2007年10月-2010年1月经济出现深“V”走势,以及2010年-2012年上半年经济下滑的主要推手。

  进入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出现以往经济下滑时强力提升走势,而是在低位平稳运行,并且其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第三产业投资保持上升、制造业投资平稳回落;民间投资第三产业加快,民间资本从制造业向基础设施投资转移迹象明显,未来投资提升空间增大。

  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外需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有很多原因,但人口红利绝对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中国政府的外向型导向政策也是一个有力推手。随着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削弱,外需低迷,单纯依靠降低利润空间来换取出口增长的方法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的出口结构在被迫进行转型和升级,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阶段性结构性出口失衡,是一个长期而且难以规避的问题,外需的拉动作用必然减弱。

  尽管当前经济出现了小幅回调的态势,但是物价水平的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就业率未出现显著提高。因此这种回调只是经济上升周期中的波动,只要国际经济不再继续恶化,我国经济将维持缓慢复苏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主观的调整还是客观约束,中国经济以

(责任编辑:DF11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