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深圳围绕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推出“金改36计”已经一月有余,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跟随“金交会”组委会走进前海进行了金改调研采访。
作为国务院明确的“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肩负着深港合作、“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前海在全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跨境金融建设、深港深度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已然开始显现。
“互联网++投行”破解融资难
“目前,在前海引进的2.7万家企业中,金融企业超过1.5万家,占比超过56%,已注册的金融业企业中超过八成由民资控股。”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投资推广处主任陶鹏表示,除传统金融业态外,大量PE、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要素交易市场等新型金融业态竞相出现,还涌现出一批“互联网+”新业态。
据陶鹏介绍,为更好地拓展互联网金融企业产业链、服务中小企业,前海管理局正努力试水“互联网+投行”,推动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引入“投行圈”股权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创新形态,为入驻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筹资难题。
作为最先提出支持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前海,其首家股权众筹平台——投行圈目前也在探索“互联网+投行”的创新发展道路。
“互联网券商、互联网投行是未来创新发展的大趋势。”深圳投行圈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张运金对记者表示,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帮助下,在平台上线近9个月的时间里,该平台已为前海中小企业融资1.45亿元。
继续试水跨境金融创新
良好的前景预期也吸引了多家金融企业进驻,而前海还在积极推动成立全国第一家全牌照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全国第一家社会资本主导的中资再保险公司、第一单公募房地产信托基金等。
“对于前海未来的发展,我想所有的金融机构、银行都无限看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银行前海分行副行长陈雪峰说。
事实上,作为跨境人民币贷款在全国率先破冰之地,截止到2015年3月底,前海跨境贷款备案金额达到911亿元,提款228亿元,而这一政策已经复制到全国多个地区;2015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方案》,此政策首次允许中资企业借入外债并结汇。
“这是继跨境贷款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陶鹏表示,前海将大力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境外股权投资,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要素交易平台,促进前海金融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目前,“一行三会”全力支持前海的金融创新,已批复41条创新措施,涵盖跨境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集团内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多方面。这些措施主要是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企业开展业务和中资企业走出去。
据陶鹏介绍,在4月22日,前海管理局全资企业前海金控在香港成功发行规模10亿元人民币的信用增强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并获得130亿元认购额,超额认购达12倍。“这是海外市场第一单具有前海概念的人民币债券。”
港企入驻热情空前高涨
与此同时,前海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开启了深港深度合作新局面。
在“一行三会”给予前海的创新政策中,有9条与香港金融业直接相关,包括外管局支持境外机构参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银监会同意根据CEPA的相关安排,合格的港澳金融机构可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证监会已同意在符合两地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在前海设立服务两地互通的创新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证券期货业务等。
此外,前海出台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资金面向港企的专项扶持政策,即对香港中小企业在前海开展的服务业创新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财政资助等资金扶持,最高扶持额度可达200万元。通过这些改革举措,港方对前海的态度由观望转向积极,参与前海开发的积极性提高,50余家香港金融持牌机构纷纷入驻前海,其中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亚洲保理等一大批香港优质本土机构,为内地同行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经验。
围绕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前海片区今后主攻的方向包括:允许香港有限制牌照银行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降低香港本土保险公司入区准入门槛、尝试在前海蛇口片区使用香港八达通卡、推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设立私募产品跨境投融资平台、探索开设具有离岸国际板功能的证券交易所等。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