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前行,不畏恐惧,来自全美各地的选手们高举中美两国国旗跑完马拉松的最后一英里。上周末在波士顿街头的这一幕,感动了整个美国。
在这一天,3000多名上个月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以及爆炸案受害者的家属再次来到波士顿街头,正式完成了本应该在4月15日就完成的最后一英里比赛,以此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思。
来自全美的长跑选手们高举着三面美国国旗和一面中国国旗在雨中奔跑,悼念在爆炸案中遇难的两名美国人和一名中国留学生吕令子,以及在数天后追捕嫌犯时遇害的警员。这项由波士顿运动团体和企业发起,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后续活动被命名为“再跑一次” (One Run), 并以 “贯彻始终” (Well get our finish)为口号。此次活动特别选在美国的国殇日假期举行,其表达的意义更为深远。
审判波士顿爆炸案凶犯:
民事法庭VS军事法庭
目前,涉嫌策划实施爆炸案的两名嫌疑人中的哥哥塔梅尔兰已被警方击毙,弟弟焦哈尔也被捉拿归案。美国媒体上周报道称,焦哈尔曾在最后藏身的船里面留下字条,声称袭击是为了报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战争,而马拉松赛事的遇难者则是“陪葬品”。
追捕两名嫌疑人的全过程曾经在当时抢占了几乎所有美国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和平面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如今,如何审判存活下来的焦哈尔也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奥巴马政府上周宣布将通过联邦民事法庭来审判焦哈尔,此言一出便引发了多位共和党议员的强烈批评。南卡州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认为,焦哈尔应该被定为“敌方战斗人员”,因为他参与了武装冲突的斗争,并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伤亡。
“通过民事法庭审判是比较正确的做法。这是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几个平民对其他平民伤害的案例,是一种犯罪行为,民事法庭会有更大的透明度和灵活度。这些人没有对美国的军方发动袭击,因此通过军事法庭审判是不合适的。”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跨国威胁项目主管、反恐问题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桑德森(Thomas Sanderson)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认为他会被判有罪,但判决会认为他是在受他哥哥的胁迫,也有可能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做出这样的行动。所以他不太可能会被判死刑。政府可能会和他达成认罪辩诉协议,他讲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用来避免被处以死刑。如果这样的话,他可能会被判处终身监禁。”
美国国内反恐面临的“独狼”威胁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焦哈尔的哥哥,也就是波士顿爆炸案的主谋塔梅尔兰生于车臣,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美国政府数据库中潜在的恐怖主义嫌疑人。根据美国安全官员的说法,俄罗斯也曾两次警告美国,称塔梅尔兰可能是伊斯兰武装分子。但是当时联邦调查局(FBI)调查后发现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塔梅尔兰有作案动机,因此对他的调查也没有继续下去。焦哈尔被捕后,供述作案动机是因为他们对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满,想要捍卫伊斯兰教。而根据两人发动袭击的方式来看,这正是在美国国内屡屡被提及却又让政府深感头痛的“独狼”式恐怖袭击。
“独狼”(lone wolf)是指那些游离于恐怖组织之外的,没有任何组织物质上支持的个体恐怖分子。
“美国国内可能至少还有数以百计的‘独狼’恐怖分子。” 桑德森告诉本报记者,“‘独狼’们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释放和流露出的信息非常少,他们只需要自己的家作为一个非常安全的庇护场所。他们只有在去登录一些社交网站或者去购买一些可以引起安全警觉的东西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像波士顿爆炸案的这两兄弟。之前俄罗斯的情报机构曾提出他们的可疑之处,我们也进行了调查,但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除了对他们加强监听外也不能做其他的事,但我们要监听的还有很多其他的人。”
桑德森认为,这些“独狼”也很会选择藏身之处,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这样更不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发动袭击也不会被人提前知道。“大隐隐于市。他们应该会待在比较大的城市,因为小城市或者乡镇会比较容易引起注意。这些人有的可能并没有融入美国社会,像波士顿爆炸案的两兄弟一样,还有的却可能已经融入美国社会,他们可能有更大的使命和更远的目标。” 桑德森说。
波士顿爆炸案后美国反恐走向何方?
奥巴马在上周为美国的反恐政策重新定调时表示, “9·11”恐怖袭击后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已经严重受挫,但近年来,极端组织的分支本土化的苗头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反恐战争已经走过了10年,‘基地’组织大部分头目被歼灭。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奥巴马说,“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反恐战争的性质和范围。不可否认,从班加西袭击事件到波士顿爆炸案,恐怖主义依然存在,而本地的极端分子成为未来反恐战争的新挑战。”奥巴马说。
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国防部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已经到来。在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有关是否应该将美国的反恐中心向美国国内转移也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在国外的反恐投入,如果我们认为国内的反恐威胁增大的话,我们可以增加在国内的反恐支出。但是国外的反恐经费是不应该被减少的。来自国外的恐怖主义威胁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 桑德森告诉本报记者,“削减在国防上的支出也并不会削弱美国在国外反恐上的投入和能力。在一些国防领域上的支出会有所削减,但海外恐怖主义的威胁程度之高是如此明显,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