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美联储召开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外界对美联储何时会退出QE的猜测一时甚嚣尘上。
从5月下旬伯南克释放出QE“退出”暗示,市场关于QE“退场”的预期愈发强烈,本应与量化宽松规模呈负相关的美元指数也演绎了一波单边下跌行情。分析人士表示,投资者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联储量化宽松前景的担忧,还有包括对美国经济状况的担忧。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正在筑底,即使其复苏有困难,也基本不会进一步下行,美联储量化宽松规模至少不会增加。”
事实上,在5月下旬之前,美元指数维持了长时间的涨势。李德荃认为,美元作为国际资产的主要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货币处在对立面。今年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形势预期普遍悲观,因此国际投资者将美元作为主要投资对象。“以日元为例,安倍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日元持续贬值,因此美元相应走强。”
他进一步解释说,各国经济(包括美国)都不景气,均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本国货币的稳定。“各国货币均贬值的情况下,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币,成为避险首选,美元指数就会持续走高。”
“美联储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控制通胀率和失业率,伯克南此前的暗示也许表明他认为美国经济筑底即将结束。”李德荃说。
目前美联储每月的资产购买规模为850亿美元,此举旨在维持利率在低位,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对于美联储将减缓购债步伐的担忧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这将进一步造成金融市场动荡。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敦促美联储应维持量化宽松到今年年底,防止利率过度波动造成金融市场大乱。
此外,市场担忧新兴市场将遭受重创。上周,新兴市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市场首当其冲,印尼和菲律宾股市上周累计跌幅超过7%。“美联储减缓购债步伐将导致大量资金回流,从而造成其他地区股市动荡。”李德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