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吴向宏现为某跨境投资顾问公司管理合伙人,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日前也发出退出QE信号;但在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效果备受全世界关注的背景下,曾经的世界经济风暴中心——欧洲近期却风平浪静。但西班牙、希腊等国高达27%的失业率,使暂时有企稳迹象的欧洲仍旧无法摆脱危局。正处在新一轮调整中的全球经济,将给跨境并购带来哪些影响,并购资金是否会选择新的投资“热土”?就上述问题,本报记者连线吴向宏。
范媛:全球的经济目前处于新一轮的调整当中,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这种调整将会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吴向宏:我不认为世界经济格局会有所改变。世界基本格局还是过去20年的延续,那就是以美国的技术和金融创新为核心,以来自发达国家资本流动为驱动,以新兴市场为增长龙头,形成的全球经济秩序。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去泡沫的调整,没有动摇基本格局。现在美国的复苏则是在重新强化这个既有格局。
以资本流动为指标:无论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超过三分之二是流向发达国家的,而将近90%的FDI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最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FDI增长已趋于缓慢甚至停滞。预计今后几年发达国家将重新获得FDI流出的主导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作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国的地位仍然没有被动摇过。2012年美国依然是全球FDI流入的最大目的国,其获得的FDI投资,超出第二名(中国)将近5000亿美元。随着美国出现复苏迹象,目前流入北美的FDI也在企稳回升。
吴向宏:我不认为跨境并购投资会发生方向性的变化。跨境并购投资和一般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又有所不同。自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得到越来越多的FDI资金。不过,外资在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很少采取并购模式。这主要因为新兴市场一般缺乏合格可供选择的被并购对象,尤其在外资刚进入的时候。外资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根本没有现成的资产可供并购,只能是自己设厂、自建渠道。
因此,一直以来,跨境投资并购都基本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发生的。全球大约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跨境并购资金来自发达国家,而接近80%的并购资金流入发达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并购活动大大衰退,2009年全球并购规模大概只有2007年的四分之一,且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市场发达,有足够的可并购对象;二是因为资产定价体系透明成熟,易于议价;三是因为金融工具发达,易于设计最符合双方利益的交易框架,也更容易融资;四是因为法治成熟,并购后的合并事项容易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得到规范、平稳的处理。
范媛:最近看到一条消息是,淡马锡控股计划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力度,该公司认为美国在能源、医疗和科技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并希望把握其中的机会。您认为,未来哪里会成为跨境并购资金逐利的热土?为什么?
未来几年,发达国家仍是跨境资金逐利的热土,但一些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值得关注。2012年,全球跨境资金流入最多的6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有趣的是,其中4个发达国家,都是讲英语的普通法国家。可能对于外国并购者来说,面临的语言和法治上的障碍相对小一些。俄罗斯是经济转型国家,且政体相对稳定透明,而吸引了巨额并购资金。巴西则是发展中国家一枝独秀的并购资金流入大户。在发展中国家里,除巴西外,中国、土耳其和印度也吸收了较多并购资金流入。其中,中国2012年获得的并购资金甚至超过了德国、瑞士、日本等诸多发达国家。上述名单,我认为也基本能涵盖未来几年的并购热土。
吴向宏:2008年以后,中国投资者在跨境并购方面有一个超常规的飞跃。首先是中国长期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资金有“走出去”的需求。在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后,中国敏锐地抓住了机遇,利用欧美困难时期及时购入其优质资产。由于中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加大,而发达国家投资更有利于采取并购形式,导致中国海外并购活动空前活跃。
下一阶段,预计中国海外并购活动将会继续保持在目前的比例水平上,但并购的主要意图,可能不再是廉价购入发达国家优质资产,而要转向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目前,欧债危机尚未结束,北美资产价格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但美国股市已经涨到了历史高点,廉价购并资产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未来中国企业对海外出口、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将越来越困难。故海外并购将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发达国家市场、或仅仅是保住现有海外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
范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企业也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时期,或许正是海外资金中国淘金的好时机。中国企业应该怎样面对前来并购的海外投资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吴向宏:现在未必是海外资金来中国淘金的好时机。一般来说,经济起飞和增长阶段以及衰退底部都是投资良机。目前中国经济处在放缓初期,未来是进入温和的长期增长还是会恶化为衰退,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估计要经过两年左右才会形势明朗,届时可能有更多海外资金进入。中国企业可能要准备好面临一个企业资本扩张难度加大、股权难以出售的流动性收缩阶段。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