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内重组的推动下,低收入国家成为劳动密集型投资的热点。《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2年流入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了5%,为3260亿美元。
FDI流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韩国的总量有所减少,结果导致流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FDI下滑。这种下滑既体现在跨国并购方面,也体现在绿地投资(即在东道国的某个行业或领域开展的新投资)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并购交易额在2012年下降了近37%,约为230亿美元;而绿地投资交易总额减少了28%。
中国内地仍然是东亚和东南亚,同时也是发展中经济体中最大的FDI东道国。尽管生产成本上涨、出口市场疲软以及外国公司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等因素给制造业吸收FDI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2012年流入中国内地的FDI仅下降2%,仍保持在121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
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相当大规模的转移浪潮,但是中国内地制造业整体上仍在进行升级改造。中国内地的内外投资越来越多地涌向高技术领域,如先进的电子零配件行业。此外,截至2012年年底,国外投资的研发中心大约有1800家,数量日益增多,从中可以看出FDI有助于中国内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活动转移。
中国香港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第二大FDI目的地,2012年的FDI流入量下降了22%,为750亿美元。流入韩国的FDI小幅下滑3%,为100亿美元。流入中国台湾的FDI出现逆转,从2011年的负20亿美元提高至2012年的30亿美元。流入蒙古国的FDI有所下滑,但是由于进入矿业的外国投资较多,因此还是超过了40亿美元。不过,蒙古国矿业的FDI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为该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争议有愈演愈烈之势。
东盟的10个成员国在2012年吸收的FDI整体增长了2%,原因之一是流入该区域的主要目的地新加坡的FDI增长了1.3%,达到57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相对低收入的国家正成为FDI的亮点。2012年,流入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的FDI继续保持增长。由于投资者希望削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成本,大量使用矿产资源,并且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流入这些国家的FDI越来越多。例如,中国对印尼和老挝基础设施的投资日益增加,从而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FDI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泰国吸引的绿地投资继续增加,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一些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日本的跨国公司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泰国的经营。总体而言,在区域一体化、东盟经济社会前景光明以及低收入国家不断涌现新机遇等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及其他地区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的FDI。以缅甸为例,流入采掘业的外国投资成为当地主要资本来源,预计这个趋势将继续发展。
2012年,在全球FDI流出量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达到2750亿美元。在东亚地区,中国大陆的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增长,达到破纪录的840亿美元。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台湾的对外直接投资小幅增加,为130亿美元。韩国的对外投资增长了14%,为330亿美元。对中国大陆电子行业高端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是这两个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去年东盟主要的FDI投资国新加坡的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12%,达到230亿美元,但是东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增长了3%。马来西亚的对外投资增长了12%,达到170亿美元;泰国增长了45%,达到120亿美元。区域内投资是推动这两个国家对外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DF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