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周四。《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最新一期封面十分搞笑,任何人见之,只怕都会“想入非非”。
逆向相关性才是卖点
封面构图说的是,对冲基金神话不再,但资产管理人以至投资者眷恋昔日光辉,对回报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恍如世间为数不少的男士,心有余而力不足。
“神级”操盘人怎样从摇滚巨星般受投资者抬捧,沦为金融市场的笑柄,即使不是了如指掌,至少也应略知一二。当然,每十个保尔森(John Paulson),总会有一个西蒙斯 (James Simons,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创办人);从高原期步入衰退,亦非日落日出般恍如人生。然而,大部分对冲基金的如意算盘,都是发掘市场效率不明显的地方,透过不同策略寻求“优势”,并为此目标投入大量资源、人才和计算机技术。
对冲基金2/20的收费架构、其管理人超级富豪般的生活方式,虽令专门服侍有钱人的对冲基金更易动辄得咎,但纯以回报而论,不管对象是“穷人”还是“富人”,基金表现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在老毕看来,对冲基金真正值得研究的地方,并非回报优劣以至收费高低,而是它们的一大卖点跟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low correlations)甚至逆向相关性(negative correlations)。大家有没有想过,把对冲基金视作“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s)的退休金或校产基金,到底将此等基金看成资产管理人(asset managers),还是与股票、债券、商品一样的资产类别(asset classes),通过其声称跟传统资产极低甚至逆向的相关性,达到组合多元化(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的目的?
独立资产类别?
一般的互惠基金,回报表现再出色又或再不济,投资者买入基金单位,无非通过基金经理之手,把钱投放于股债商品等资产类别,断不会把基金本身当作独立的资产类别看待,但对冲基金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这令老毕想到一件事。许多以往只用来衡量市场风险的元素,比如“波动性”(volatility),今时今日都可以包装成证券化工具,以交易所买卖产品(ETPs)形成在股市挂牌。基金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显示,在纽交所上市的iPath S&P 500 VIX Short-term Futures ETN(代号VXX,追踪有“恐慌指数”之称的VIX指数),跟SPDR标普500指数ETF(代号SPY),过去三年逆向相关性高达-0.79;VXX跟iShares美国债券ETF(代号AGG)同期正向相关性亦只有0.21.
假如投资者着眼的只是资产回报相关性,那么VXX不难像对冲基金一样,被当作与股债平起平坐的独立资产类别,给放进投资组合长期持有。然而,把VIX这个衡量股市短期潜在波幅的指数,当成投资组合其中一项核心资产,是否是正确可取的分散风险之道?
(责任编辑: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