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所以有底气率先亮出底牌,是因为其同时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FT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可以对几个协定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选择对其最有利的一个。
7月30日~8月2日,第二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在上海举行,三国召开了包括贸易、投资和服务等领域的工作组会议以及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会议。与业内人士此前预期的不同,日本在此轮谈判中主张在10年内将零关税品种占比提高至九成以上,即自由化率超过90%,使“削减关税”先于“农业难题”成为了三国讨论的焦点。
利益不一现分歧
自由化率超过90%的要求遭到了中韩两国的反对,中国表示应该对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设定相应的目标。中日韩在关税上的分歧还包括“关税时间表”的设定,日韩同意设定三国通用的关税表,但中方则表示应侧重双边谈判。
“日本推行安倍经济学,试图提振经济,在国内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在国际上则以参与自贸区谈判、降低关税相呼应。”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如是分析日本政府的主观意愿,“如果中日韩三国同时降低关税,日本获益最大。”
与中韩相比,日本的高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此前,中韩都对日本的出口产品征收关税,这些产品的技术优势往往被淹没。如果三国的关税都大幅降低甚至取消,它们的技术优势就更容易彰显。
白明指出,在中国出口至日韩的产品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较小,且日韩的市场规模较小,因此,关税取消并不能给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带来实质性提升。相比之下,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将具吸引力,出口规模有望实现飞跃性增长,对于受到中日关系影响的日本对华贸易也是极为有力的刺激。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认为,除关税标准外,日方在以后的谈判中还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日本)既想推动东亚合作,又想在谈判中占据主导权,这种心态会对三边谈判的进程有所阻碍。因此,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还存在很大变数”。
日本底气十足玩策略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日本之所以有底气率先亮出底牌,是因为其同时参与中日韩FT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可以对几个协定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选择对其最有利的一个。
日本媒体甚至并不掩饰这一意图。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此前参加了主张原则上废除全部关税的TPP谈判,此次也希望通过FTA谈判来要求一直借助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的中韩两国开放市场”。
该报还将中国的反对描述为“消极的态度”。以进口汽车为例,该报称“中国一直借助高税率来保护本国产业,一旦取消90%以上品目的关税,无疑将对本国产业造成重创”。
在张莉看来,无论中国态度如何,这个主张对日本都是有益无害的。“如果条件能达成,开放的中韩市场将为日本带来巨大利益;如果中方拒绝接受,就可以树立日本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中国比较消极的国际形象。”
白明也认为,不排除日方此举为谈判策略的可能。日本正式加入TPP谈判后,要求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开放程度达到与TPP同样的水平。“这其实是博弈论中”外部选择“的理论。TPP和中日韩FTA可互为筹码,提高日本在谈判中的身价。一方面,与中韩在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可以逼迫美国在TPP中对其让步;另一方面,日本与中韩两国间谈不好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对于没有加入TPP的中韩都是一种压力。”白明说。
(责任编辑: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