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英国央行首次正式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宣布将维持当前0.5%超低基准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直至英国失业率降至7%以下。笔者认为,这是马克·卡尼正式出任英国央行行长后在货币政策方面所烧的“第一把火”,旨在指引英国经济尽早摆脱困境,走向复苏,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发生恶性通胀。
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饱尝持续低迷之苦,虚拟及实体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在2012年之前,经济已经历了两次衰退过程。而且,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英国失业率不断攀升,又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去年,得益于奥运会的举办,才使三季度英国经济微增0.9%,但在随后的第四季度中再度陷入萎缩,全年经济增速仅为0.2%。
目前,英国公共债务超过1万亿英镑,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近几年来,经济不景气与通胀并存,已经造成人均收入持续下跌;人均收入的下跌,反过来对经济复苏和就业形成制约。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的国民人均收入自2008年金融危机形成经济衰退以来,至今已经下跌13%。去年通胀率最高点达到5.2%,蚕食了人们的收入购买力。
自金融危机于2008年9月份升级以来,英国央行已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保护英国经济。
2012年年底,多个国际权威机构预计2013年英国疲软的经济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而且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第一,经济不振将使英国政府抹平赤字的努力更加艰辛,英国的预算预计至少要到2016-2017财年才能实现平衡。第二,产业结构扭曲,支柱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或将进一步萎缩。第三,市场需求不振将拖累英国经济增长。第四,日趋疲软的企业投资和不充分的就业市场又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第五,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双重下降,加之政府债务负担持续走高、多个国家宣称脱离英联邦、英国民众要求脱离欧盟的呼声越来越高等,都将阻碍着英国经济稳定增长。
实际上,进入今年以来,英国经济逐渐显露出复苏迹象。4月2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31%,增幅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1%,从而避免了在过去五年里出现第三次衰退。7月2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6%,增幅比前一季度翻番。这表明英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而且,实体经济的活跃度已不同程度增强。
幸运的卡尼一上任就遇到了英国实体经济的温和反弹,且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步入去杠杆化的晚期,资产负债表状况得到改善,金融市场风险处在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而卡尼超凡的胆识以及其卓越的央行领导能力,又使其在7月1日正式出任英国央行行长时,分析家们就能信心满满地预测,英国央行将逐渐开启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时代。
果不其然,卡尼刚一上任,就在7月4日吹响了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号角。英国央行当天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并保持量化宽松规模3750亿英镑不变,这一立场符合市场预期。如今,卡尼上任满月不久,就正式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
卡尼说,物价稳定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央行将终结上述前瞻性指引,即未来18至24个月内,英国通胀率不能回落至2.5%左右;中期通胀率预期出现恶化,未能回落至目标值2%附近;金融市场稳定因超低利率水平而受到威胁。相反,若上述经济预期能够达到,那么英国央行或会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直至失业率降至7%。英国央行现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购债规模仍为3750亿英镑。
笔者认为,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意味着英国央行或将效仿美联储,摒弃严格的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设定包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内的更具有指引性的货币政策中期目标。换言之,该行将为英国经济复苏随时做好“刺激准备”。
因为,尽管今年以来英国经济复苏形势好转并且复苏势头正在逐渐巩固,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经济和金融系统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毕竟,1%以下的经济增速远逊于英国在金融危机前的平均水平,国内失业率又一直处在8%左右的水平。
另外,目前欧元区债务危机尚未有完全平息的迹象。同时,中期增长展望仍受一些因素制约,包括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实际通胀率长期处于央行通胀目标值上方、劳动生产率处在较低水平等。不过,自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央行已经实施了数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英国央行还是应密切观察英国经济发展动态,一旦将英国经济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须适时退出,让宽松货币政策终有休止时刻,进而为机构和个人的中期决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而马克·卡尼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果断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
不能不说,马克·卡尼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前瞻性货币政策,的确很有深意并极具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