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戴尔赎回“戴尔” 告别纳斯达克专注转型

2013-11-4 8:00:04东方财富 【字体:

  历经8个多月坎坷,戴尔公司私有化终于收官。

  10月30日,戴尔公司正式宣布,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资本已完成对公司249亿美元私有化收购交易,公司股票即日退市。这意味着戴尔公司将正式告别相伴25年的纳斯达克,不过也将短暂避开资本市场的困扰,全力转型企业市场。

  随着PC市场的没落,企业级市场成了一众PC硬件厂商竞相发力的新战场,不过企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具有新意的领域,加上IBM、惠普等厂商提早布局并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戴尔即使转型也面临着激烈竞争。

  私有化收官

  1984年,迈克尔·戴尔在自己的大学寝室中,创办了后来以直销模式起家的戴尔电脑公司,2013年10月,PC产业多事之秋,又是迈克尔·戴尔,将这家面临挑战的公司从上市25年的纳斯达克“领回家”。

  作为一度叱咤PC市场的老牌IT厂商,戴尔的退市命运让人唏嘘,但这场由创始人领衔的私有化运动,从发起到收官,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波折。

  今年2月6日,戴尔公司宣布,迈克尔·戴尔与银湖资本将以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收购戴尔公司,交易规模244亿美元,其中微软为该交易投资20亿美元,此外还获得了美银美林、巴克莱、瑞银和RBC等银团贷款支持。此私有化规模被认为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杠杆收购私有化交易。

  对于戴尔发起的这起私有化交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背后原因可能在于“戴尔不想失去自己的公司”,因为投资者怀疑戴尔PC业务增长空间,同时对于戴尔转型新规划又缺乏信心。如果遇到激进股东,戴尔甚至可能被驱除,尽管他是公司创始人。

  私有化成功,戴尔可不再受到SEC、分析师、投资者和媒体的轮番质疑。与此同时,由于戴尔现金充裕,对于参与收购的“小伙伴”们来说,这是一笔皆大欢喜的买卖。但要约发起伊始,戴尔就开始遭遇其他大股东以及知名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的强烈狙击,对手也提出了自己的资产重组方案,与戴尔和银湖分庭抗礼;除了哄抬价格外,卡尔·伊坎甚至还对戴尔公司及其董事会发起了诉讼。

  这场私有化之争,甚至一度被认为会危及戴尔最终在公司的地位。连戴尔本人,在私有化不明朗的时候也曾经表示过,即使私有化计划失败,他仍然希望继续留在这家他一手创办的PC制造商。

  不过,经过数月拉锯战,戴尔提高报价至249亿美元,并承诺发放特殊股票分红,最终还是扳回了局面。9月13日戴尔股东大会前夕,卡尔·伊坎宣布放弃狙击战,而股东大会投票最终还是通过了创始人的私有化提案。私有化之后,戴尔本人在公司持股将达到75%,并继续担任CEO.

  尽管最终赢回公司,但迈克尔·戴尔表示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私有化最终成败,要等到10年乃至20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他同时表示,公司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进行长期的投资。

  根据戴尔介绍,在完成私有化后,戴尔将向改善企业解决方案、加强销售能力、加倍关注新兴市场、发展平板电脑和PC的云客户端计算以及改善用户体验这五大领域转型,其中,专注于企业业务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向。

  获取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尽管公司转型企业市场,但戴尔方面强调,并不会放弃个人消费市场。

  “我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布局,PC等消费者业务,依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10月31日,戴尔大中华区企业传播部总监高超告诉记者,公司的战略定位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会依然坚持PC等业务新品的更迭升级和创新。

  高超同时强调,虽然戴尔完成了私有化,但公司既定战略不会受到影响,中国区发展和投资也会继续扩大。“中国区目前是戴尔第二大市场,我们在X86服务器方面已经连续3年占据市场第一,同时,在PC业务上,和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在中国的4-6线城市,依然有很多机会值得挖掘。”

  不过他也坦承,目前整个全球PC市场面临挑战,原本PC的需求正在逐渐向笔记本、平板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转移,“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在isuppli分析师顾文军看来,戴尔私有化和转型,与其他厂商一样,面临着PC产业萎缩的大背景。“从早期的IBM到后来的很多公司都放弃PC业务,而现在已经进入后PC时代,对于传统的PC厂商,从品牌来讲,开始比较困难了。”

  市场研究公司IDC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PC出货量跌幅创有记录以来的最差表现,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也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7600万台,同比下跌11%,已经连续第五个季度同比下滑,创PC行业历史上最严重的滑坡趋势。

  高超告诉记者,虽然目前PC等硬件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还比较大,但“目前公司利润一半以上,来自企业业务”。

  “原来大家对戴尔的认知主要是硬件厂商,不管是服务器、笔记本还是台式机等。”高超介绍说,其实硬件业务只是公司四大部门之一“终端用户计算”的部分,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企业解决方案”、“软件业务部”、“企业咨询服务部”等部门。

  戴尔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最大的营收部门是终端用户计算部门,规模为91.39亿美元,其他依次为企业解决方案部门33.24亿美元、服务部门21.36亿美元、软件部门3.1亿美元。从运营利润看,服务部门是最大块,运营利润3.39亿美元,终端用户计算2.05亿美元,企业解决方案1.37亿美元,而软件部门亏损62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戴尔产生运营利润部门中,终端用户计算部门第二季度跌幅71%,远超其他部门。

  “端到端的概念,从消费级到企业后端,一直到企业服务、存储、网络安全甚至IT服务咨询等,都是戴尔向用户提供的服务。”高超表示,私有化完成之后,公司既定战略转型的节奏将会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戴尔在过去几年中收购的企业超过20多家,而且都集中在企业解决方案领域,但这依然没有抹去戴尔“PC厂商”的标签。

  “如果要实行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很快就能完成。”顾文军表示,当年IBM转型做咨询服务,也是很多年,而戴尔也一样,需要很长时间。“私有化之后,对短期业绩不用太关注,留给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度都比较多。”

  顾文军认为,虽然之前戴尔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行业级的服务和软件类业务,但目前更多的角色还是硬件制造商,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提供了一个契机,戴尔应该向真正的服务提供商转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企业业务市场,目前IBM和惠普,因为较早布局,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戴尔将面临激烈竞争,而在个人PC市场,行业趋势已不可避免,“戴尔的选择其实很少。”

  高超则对戴尔的转型表示乐观,“目前整个IT服务商,好几万亿的规模,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市场,而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5%,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