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英国楼价泡沫真相

2014-4-25 7:29:56东方财富 【字体:

  4月23日,周三。香港楼市已不若两年前炽热,内地业主亏本套现更令楼市进一步降温。反观伦敦,英国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首季楼价按年急升17.7%,双倍于全国约9%的升幅。

  老毕早前已说过,伦敦一个普通住宅卖36万英镑,全国平均楼价18万英镑。随着楼价与家庭收入日显脱节(伦敦楼价对年收入约为1∶8;全国平均为1∶4),不少论者认为伦敦房市失控,泡沫二字写在墙上。

  卡梅伦政府在一片争议声中推出“帮你买计划”(Help to Buy),英国央行则透过“融资换贷款计划”(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简称FLS),向市场释放大量便宜钱,当中不少以低息按揭贷款形式借给置业人士。“帮你买”大家得多,FLS也许须略作介绍。

  根据这个计划,银行和按揭贷款机构获准以优惠息率向英国央行借入资金,再把这笔款项以按揭或商业贷款形式发放予个人或企业。伦敦楼市狂态日彰,许多论者都把矛头指向政府和英伦银行,狠批政客和央行为早被海外买家推高的楼价火上添油。

  廉价信贷充斥市场对伦敦房地产的刺激,自然不容低估,但当地楼价节节上扬,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推手?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看英美两地整体楼价走势。从【图1】可见,与十年前比较,美国楼价几乎原地踏步,英国楼价则上升40%,两者皆经历过2008/09年金融海啸。上述数字是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楼价数据和S&P/Case-Shiller美国房价指数得出,伦敦升幅自较图中所示英国整体楼价大得多。

  除了大量便宜钱助长“泡沫”外,经济复苏后英国建屋步伐停滞不前,远远追不上新婚人士置业需求,乃楼价居高不下的另一重要原因。然而,同样的情况亦在美国身上发生,何以英美楼价有强弱之分?

  一则金融危机后英国楼市跌得没有美国那么厉害,但更重要的是,与美国、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不同,金融危机前大不列颠并未出现建屋狂潮,既无大量卖不出的断供盘需要清理,英国楼价所受压力自然不及美西爱等国严重,经济复苏后更显供不应求。有人因而认为,英国房屋供应在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前繁荣”的前提下,陷入“金融危机后萧条”。当然,那是指房屋供应而非楼价。

  其实,要判断一地楼市“泡沫”与否,除了看房价对收入比率外,亦不能忽视租金。从【图2】可见,英国楼价对收入中位数比率,2007/08年较历史均值高出五六成之多,近年虽略为下降,但仍高出历史均值四五成。然而,英国租金近年上升势头更明显,租金对收入比率偏离历史均值之远,跟楼价相比已不遑多让。【图2】清楚显示,海啸后英国租金对收入比率持续上升从未稍歇。

  楼价跟打工仔收入脱节,即使英国政府“帮你买”、英国央行“放水”送你一程,但为供楼压力巨大在所难免。租可以了吧?以负担能力计,租金占月入比例甚至高于按揭还款,名副其实租又贵死买又买不起。这种苦况,香港人可谓感同身受。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