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7月,我在美国一个月专题调研美国政党政治。到访美国华盛顿特区以及维吉尼亚、明尼苏达、堪萨斯三个州,访问了包括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堪萨斯城、托皮卡、威奇卡等8个城市,飞行距离2.6万公里,自驾行驶1600公里。调研紧扣美国政党政治主题,与50多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政治精英面对面深度访谈,包括美国两党全国委员会、州委员会、县委员会的领导人,以及联邦/州级两党资深众议员、参议员、州长、大使、政治法学教授等。整理形成约60余小时的采访录音和近25万字的采访记录。
此次调研经过精心的策划。首先,目的是明确的,希望获得美国两党精英是如何评述关于美国政党与政治的一手信息;其次,主要受众读者群体也是清晰的,那就是8512.7万名中共党员;最后,预期也是可以预见的,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了解与辨识美国政党政治的优劣所在。
(一)策划与选题:政党及政党政治是国家政治的载体
为什么策划《了解美国政党政治》的系列访谈呢?事实上,从建国以来的新闻史上看,尚难找到如此广泛、深入地接触美国两党精英并全面认识美国政党政治格局与游戏规则的采访。其最主要的触发点是,了解美国政党政治是新时期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要求。
没有异议的是,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党不仅承载政治,政党也一直在引领社会。关于政党、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其政治、经济、社会的成功能够脱离政党的成功尤其是执政党的成功而存在;反之,如果一个国家遭遇大面积的政党失败尤其是执政党失败,其政治、经济与社会也往往会遭遇困境,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毫无疑问,我们将政党作为深入了解美国政治的突破口,是必须要做的一项最基础的功课。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访谈着眼于现实中的美国“政党政治”,而不局限于“政党制度”。美国两党轮流执政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果”,之所以能够延续近200年,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其“两党”、“议会”、“三权分立”都是这一制度的组织与国家运行的特征,这是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无意去评说。而“政党政治”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即包括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也包括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既矛盾与协作的关系等等。在本次系列访谈中记者并未对美国政党制度本身过多地追根溯源,而是侧重涵盖了两党的社会基础、基本理念、组织架构及运作规则等方面,展现美国政党政治生态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对美国社会以及群体产生的影响。
(二)美国两党精英打破美国民主选举神话
美国两党50名精英给出的重要结论带有颠覆性。两党受访者以他们参与美国政党政治游戏“内部人”的身份,真实地展示了美国民主选举实为“选主”乃至“金主”的逻辑链,“一人一票”表象错觉的打破,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以往盲目的民主选举崇拜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包括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等。
长期以来,国内有一些人是美国选举民主的拥趸者,在抨击中国政治制度的同时,虚构出一幅幅关于美式选举民主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美国人民当家做主,参政各方平和务实,社会各界团结统一。然而,在这次采访中,美国两党政治精英们亲手将这个“神话”击碎,为痴迷于美式选举民主幻象的人开出了三支强效“清醒剂”——这也是本次系列采访的意外收获。
首先,美式选举民主未必等于民众真正受益。前世行驻华代表皮尔特·鲍泰利就在采访中明确指出:“选举民主并不能保证政府制定的政策会有助于维护大多数选民的长远利益,其最大的问题是投票的选民和当选的政客在所决定的问题上都表现出短视的缺陷。”
其次,美国的政治选举是确凿无疑的富人游戏。在选举中投入巨资未必就能赢,但要想赢得选举,一定少不了大笔花钱,这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识。当下,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开启绿灯,让那些资本持有者无上限地输出竞选资金,大资本集团对选举支配与掌控的最后一块幕布已经落下,竞选资金筹措方式的改变必将削弱美国两党的作用,这是美国两党共同的担忧。
最后,美国政党政治呈现出意识形态极端化的倾向,并因此造成了两党内部、两党间乃至美国社会的分裂。美国意识形态之争的焦点概括为“3G+1A”,即“上帝(God)”、“枪支(Guns)”、“同性恋(Gays)”以及“堕胎(Abortion)”四个议题,在这四个问题上的分歧,已经造成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分裂。
(三)制度与体制自信:创造世界民主历史的先河
为期一个月的采访已经结束,但由这次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和教益却值得我们用多于此次调研的时间消化和思考:美国的政党政治将向何处去?中国又该从中学习些什么、汲取些什么?
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二十一世纪,美国相对于别国优势的逐渐弱化,既是因为别国的崛起,同时也有美国自身衰落的影响。对美国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其政党政治纷乱的现状将加速美国衰落的进程。
访谈者告诉我们,美国的政党政治或许面临三类前途:一是两党自觉高扬国家至上并以国家利益为重,摒弃党派之争,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诚意,对政党政治的现状进行反思与自我调适,从极左或极右的意识形态倾向回归相对趋中的、温和的状态,使政党政治重现生机;二是两党和美国民众继续放任、顺从意识形态对立的态势,继续放任强硬分子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与选民利益之上,在实际问题上不让步、不合作,坐视美国政治与社会裂痕扩大甚至滑向第二场“南北战争”的深渊;三是美国民众逐渐厌倦“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的现状,转而支持其他政治力量,最终推动美国政党格局从“两党制”走向“多党制”。无论哪一种情形的出现,当下美国都处在政党政治史上的重要转折节点,也必将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静观事态发展。
美国的政党政治又该带给中国哪些思考呢?我在访谈中再一次发现,在对民主的理解上,有的美国人要比远多于他们的中国人看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前世界银行驻华代表皮尔特·鲍泰利(Pieter Bottlier)就指出:“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
在此文的最后,我想与读者分享的是鲍泰利先生对中国“一党制”的评价和他对中国民主制度的期望:
“中国至少有长远的目光,能够真正地在实施自己的规划,这是只属于中国的特点,很少有国家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这部分地归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部分则归功于中国的政治体系。……一党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有很强的决策能力,而这恰恰是多党制的缺点。……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一党制国家能够实现民主。但我认为,中国或许能够开创历史世界民主历史的先河,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实现民主的国家。尽管之前没有人做到过,但或许中国能做到。”
(责任编辑:DF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