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期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就中美共同关心的投资协定谈判(BIT)进展以及中美经贸合作中的投资壁垒问题进行了解读。
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关于美国对中国资本设置的壁垒问题时,张向晨提到,可以通过两方面解决美国的贸易壁垒,有些问题需要在中美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中解决,也就是双方通过交换和改进负面清单来解决投资壁垒的问题;另外则需要通过扩大合作来促进双方的投资。
“特别是通过省州的合作,我们现在已经在4个地方建立了这种省州的合作机制。将来我们还会建立更多的这样的合作平台,便利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美国投资。所以这点双方有很好的共识。”张向晨告诉本报记者。
下一步是改进负面清单的质量和长度
张向晨在吹风会上提到,在最近结束的第19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上,双方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负面清单本身就是谈判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这意味着对中国而言,将会改变实行了很多年的投资管理体制,对未来外商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会提供极大的便利。清单交换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关于清单的长度以及它的质量。双方都有意愿来推进这个谈判,改进清单的质量,缩短清单的长度。
当然客观而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作出这样的改进更加困难些,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新的挑战。“但是我也想强调,改进负面清单是双方都要作出努力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到美国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美国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张向晨说。
张向晨期待在9月前,双方还有1~2轮的谈判,使清单能够得到很好、更重要的改进。“对于结束谈判的时间,我们是希望越早越好,但是还要看谈判的进展如何。”张向晨说。
据了解,此前有美国专家认为中国的负面清单过于冗长。但商务部一位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负面清单的长度并不能说明该国家贸易壁垒的多少。“美国的负面清单不是很长,但是一些州层面的负面清单并没有列进去,到时候如果中国企业在那些州‘碰壁’,仍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位官员说道。
张向晨坦言,在本次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他目前还没听到美方表达欢迎中国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声音。与美国对中国亚投行针锋相对的态度不同,中国对于所有能够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倡议和贸易投资的安排都持开放的态度,也乐观其成。
“在这次会议上,中方表达了一个态度,就是希望美国能够尽快地完成这个TPP,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中美BIT的谈判中,因为任何国家贸易谈判的人员都是有限的。”张向晨说。
出口信贷的融资规则要考虑发展中国家
至于出口信贷的融资,张向晨表示,中美两国以及其他相关方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框架下,正在进行磋商。
“制定这个指导的原则不是取消出口信贷的融资,而是对这些出口信贷的融资提供一些规则的框架。”张向晨说,“我们对于制定全球性的出口信贷融资的规则是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磋商和谈判当中,能够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特点和要求。”
张向晨还打了个比方。例如,在这次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当中,美方提出,应该鼓励出口信贷的融资,用于清洁领域的投资,而不是污染领域的投资。中国的确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信贷融资,比如帮后者修建燃煤的发电厂。因为那些发展中国家煤矿资源丰富,不可能因为该资源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上的问题,就剥夺后者获得光明的权利。中国尽可能地使燃煤电厂更加清洁,现在已经实现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的技术。
张向晨还提到,在当天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中方希望美方进一步消除投资壁垒,减少对中国企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双方鼓励企业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方面开展合作。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