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企业发起一连串重磅海外收购:山东重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
知名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以及核心的资产,一系列炫目的收购案例,似乎预示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欧债危机成并购良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这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一定关系。欧债危机让国际市场流动性捉襟见肘,不少海外企业处于低估值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是难得的并购好时期。
我国政府部门也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因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帮助欧洲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从援欧的方式看,除了购买优质国债,收购欧洲企业资产也是重要一部分。”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
宋泓指出,考虑到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收购资产的意义更为彰显。
比如山东重工对法拉帝的收购,瞄准的就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一大软肋。造船业观察人士王旸说,中国船厂能建造世界最大吨位的散货船,也能建造技术含量最高的液化天然气船。但是,生产不了大型邮轮和豪华游艇,因为这两者需要很好的舒适性和极高的内饰标准。对法拉帝的收购有助于中国游艇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收购领域多元化
如果仔细观察近期以来的一连串交易案,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正在发生三大变化。
在投资理念上,从新建向并购转变。王志乐指出,根据其调查,在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往往产能过剩,如果中国企业还去当地建类似的新厂,容易与当地企业发生冲突。就如中联重科总裁詹纯新所说,中国企业往往会成为当地企业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