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逻辑
“海外的棉花,对目前中国棉企来说,太有吸引力。”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纺织工程协会副理事长胡克勤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是因为近两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现象太严重。
胡克勤介绍,从2000年左右起,国内棉纺织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用棉量不断增加,导致国内棉价走高,而进口棉花价格稍低,对国内棉花形成冲击。“这是因为,国内的棉花生产依旧处于小农生产状态,生产成本较高;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大农场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较低。”
据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王建红介绍,2011/12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720万吨,消费量900万吨左右。今年7月,中国棉花价格达到18231元/吨,相比之下,进口棉花价格包括进口税在内才14778元/吨,相差的价格达到4500元/吨。
据中国海关报告,今年1-7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同比降0.2%,而进口棉花同比增长133.7%,至346万吨。
“发改委为了保护中国本土棉农,出台了进口棉配额政策。”胡克勤回顾道,2004年,我国规定棉花进口需要配额,配额为89.4万吨,这一数据持续8年并没有更改过。
不过,这种棉花进口配额,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棉花外贸企业和大型纺织加工厂手中,众多中小棉企难以获得配额的资格。而每年有部分向国家申请到配额的企业并没有实质的棉纺生产和贸易,拿到配额转手倒卖,该配额每吨在市场炒到2800元至3500元不等。
“如果库比变为山东如意下属的企业,确实能节省一笔不少的原材料成本。” 胡克勤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大型棉企案例非常很少,应该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