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资本流动性下滑的现实背景下,投资行业发展也遇冷。投资机构如何在寒冬期把握机遇,在退出机制和价值判断上做出调整,是关乎行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在ChinaVenture投中集团10月31日举办的“2012 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各家投资机构负责人集中探讨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普遍观点认为,并购退出将成为继IPO之后这一行业关注的又一大重要渠道,消费和服务业将成为未来主要获利点。
PE/VC寒冬期仍存结构性投资机会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2012年PE/VC行业遭遇了募资、投资、退出等各个环节的“寒冬”。
在募资领域,2012年以来,新成立基金63家,募资总额为125亿美元,相比去年募集基金数量503家、募资额495亿美元的状况,下滑幅度较大。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募资数量和金额都出现大幅度下降。
在投资方面,2011年VC/PE市场投资案例为1400家;今年截至目前,投资案例仅400家左右,数量不及去年的30%。
而在退出层面,A股IPO回报率从最高峰十几倍跌至目前不足4倍,今年二季度IPO回报率一度降至2倍以内;境外IPO从2010曜罡叻宓8倍回报跌至目前零回报,甚至有些项目出现了负回报。2011年境内IPO数量达到281家,而今年到目前为止不足150家,融资规模从2800亿元人民币降至目前1000亿元人民币;境外IPO数量从105家跌至目前52家,融资额从去年1200亿元人民币降到目前300亿元人民币。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董事长陈颉表示,尽管行业处于寒冬期,募、投、退出现全方面收缩,但在萧瑟期,PE/VC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机会。包括大型投资者开始越来越活跃于PE市场,社保基金也投资15只基金,保监会放宽险资投资PE限制,市场化的FOF(基金中的基金)也在稳健增长,等等。
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表示,对于PE行业来讲,严冬到来了,但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例如,大力提升增值服务的机会;理性投资的机会;管理提升的机会;业务转型升级的机会;战略重塑的机会。
陈颉认为,未来3年内,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市场化的FOF、政府引导基金,这些有长期基金配置计划的机构,将初步形成成熟稳定的LP(Limited
Partnership,有限合伙)体系。此外,随着二级市场的低迷和一级市场激烈竞争导致估值倒挂,并购退出渠道越来越受到投资机构的重视,未来将成为继IPO之后的又一大重要退出渠道。
并购退出模式下消费与服务领域更受宠
IPO回报率下滑,并购退出模式受到青睐。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的统计,2007年至今,我国并购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交易规模由2007年的770.74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54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44%。2011年与2010年相比,几乎增长100%。
徳太集团合伙人黄晶生谈到,从GP(普通合伙)到LP,退出渠道都应该有多样化的准备和计划。除了上市之外,还要有并购途径。并购可以选择出售给中国公司,或者出售给海外公司。
另外,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外资企业自2008年开始,入境并购交易明显增长。交易规模自2008年的17.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88.1亿美元,交易案例数量也激增至2011年的153起。2012年至今外资企业入境交易规模达59.1亿美元,交易数量为60起。
通过分析入境并购的具体领域,可以发现,外资企业入境并购交易较多地集中在消费和服务领域。例如,今年初在港交所上市的餐饮企业小肥羊被百胜集团收购后私有化退市;丹麦乳制品企业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获得其5.9%股份;外资酒业分销巨头帝亚吉欧以63.18亿美元收购四川水井坊60.29%股权收购,试图打开国内酒类销售渠道……
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尚未形成竞争格局的四线城市、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潜力,是外资企业“觊觎”国内市场的重要因素。另外,通过与线上企业的紧密结合来分享国内消费品市场份额也是外资企业入境交易的另一个因素。美国梅西百货以1500万美元收购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佳品网、美国零售超市巨头沃尔玛入境控股收购中国最大的网络超市1号店,就是典型消费带动的互联网领域的入境并购交易。
预计在国内人口红利的拉动下,未来2-3年内消费及服务领域入境并购交易仍会呈现增长态势。投资机构将在这些领域拥有高效益的退出机会,这也预示着消费和服务行业会成为VC/PE市场关注的热点。
消费红利成为未来PE/VC关注热点
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红利虽然渐渐有消失趋势,但是庞大的人口也提供了消费红利,蕴含着巨大的内需市场。内需的支撑力将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行业技术升级提供土壤。
陈颉谈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消费红利,PE/VC行业也必然倾向消费和服务领域。
即使是在整体融资低迷的2012年,VC/PE机构对消费品及服务行业的配比一直没有明显下降趋势,行业案例数量及规模占比一直维持在15%左右。根据CVSource的统计,今年三季度消费及服务行业VC/PE融资情况逆市上扬,无论是融资案例数量还是规模都较前两季度呈现回暖趋势。今年三季度消费品及服务业共有21笔VC/PE融资案例发生,环比上升40%;披露融资规模为9.09亿美元,环比上升163%;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4329万美元,环比上升88%,同比上升71%。单笔融资规模的上升说明PE整体采取谨慎投资策略的同时,对消费品及服务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今年三季度零售、酒店两个行业分别以融资规模2.69亿美元、2.1亿美元居各细分行业前两位。选择这些行业,体现出投资机构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将抗经济周期较强的领域作为投资重点的投资策略。
在10月31日举行的投资年会上,多家投资集团的负责人也表示,未来5年之内都会将投资和消费领域作为投放重点。
对于未来的消费行业发展,VC/PE偏好的模式应该是企业与电商的结合、消费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本季度零售领域融资规模居首的弘毅投资12亿元参与苏宁电器定向增发的案例中,弘毅投资即是看重了传统家电零售企业拓展电商业务的发展趋势。而融资企业也希望能够通过PE机构的丰富经验帮助其走出线下重资产发展瓶颈,实现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