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移动互联网圈谁挣钱了有收入没净利和没收入的公司

2012-8-30 6:21:5236kr 【字体:

    现在谈在移动互联网上赚钱的话题,有点不合时宜。虽然市场从2009就开始升温,但提起移动互联网,最热门的关键词不是赚钱,而是抓用户或者拿投资。IDG合伙人熊晓鸽提出的观点是,只有用户基数、智能机用户数达到3.5亿,整个行业才能规模性盈利。但是,最近不少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都开始面临“钱”的考验。

    VC变得理智了

    2011年下半年是移动互联网项目融资的黄金时间,投资人不见得都能看懂这个行业,但不妨碍他们因为怕错过下一个大公司而凑上去看看。不过到了2012年初,投资机构对移动互联网的狂热就开始降温了,“愿意投的机构,预算的钱也都投的差不多了,加上投了几个公司后,对行业的认识深了,后面的项目再想拿到钱,光凭概念肯定不行了。”一位投资行业的人说。第一波投资高潮过去后,投资机构更希望投资有明确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的公司。

    熊晓鸽用2000年的互联网来形容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全行业不盈利、泡沫但用户持续增长,某件事引爆收入,于是全行业盈利。换句话说,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所面临的,就如马云当年曾面对过的:明天是美好的,如果能熬过今天的话。所以不妨提前聊聊赚钱的话题。

    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上赚钱的方式跟互联网大同小异,所有收入的来源可以分为:来自用户的钱、来自广告主的钱和来自电子商务的钱。移动互联网里的公司按照财务状况可以分为:有收入有净利的公司、有收入没净利的公司和没收入的公司。

    有收入有净利

    移动互联网上第一波赚到钱的公司是通过用户收费或广告。游戏公司就不说了。向用户收费的还有专业工具类app,如名片全能王,这好比互联网上的软件产业,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和收入但缺乏更大的想象力。再说广告,可以把广告模式分成几个层次:媒体;渠道。任何一款app流量足够大了,就具备了媒体属性,比如墨迹天气,现在移动互联网上通过流量变广告方式赚钱的各种小工具类app,可以看做是互联网上做流量的个人站长,它们以后的“钱”途和发展路径,猜测也会遵循互联网上个人站长的路径。

    广告渠道在国外有非常细的分工,比如可以分为:ad exchange、 adnetwork、ssp、DSP、DMP,但国内广告渠道专业化分工没有做到这么细,其中缺失角色也意味着创业机会。不过国内生态环境还未形成,竞争会更加恶劣。市场里已有的公司往往也想身兼多职,同时做app联盟、分析工具、广告主投放联盟等。比如力美、指点、友盟、多盟、madhouse。其中友盟更具备大数据实力、力美偏重做广告主投放联盟。他们的发展可以套用互联网上广告联盟及相关角色的路径。另外,目前看来,百度的云服务平台推出后,友盟将面临百度的正面竞争。

    而移动电子商务在产业链中,位于广告的上游,当更多广告主进入移动商务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价格才会涨起来,赚钱的时候就到了。现在赚到移动电子商务钱的是如耶客这样的服务商。之前“O2O”概念大热,投资人看重的就是线下商务生活移动化中的机会。

    有收入没净利和没收入的公司

    这里主要说那些用户不断增长,因为追求用户指标高于变现指标,而没有净利的,或者用户持续增长,但商业模式不清晰。一般来说,最赚钱的公司会出自这里,当它开始赚钱之前,已经在所在领域获得垄断性市场地位,一旦开始赚钱赚得就是垄断利润,比如互联网上的QQ、淘宝、百度。移动互联网社区类产品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微信、陌陌、唱吧、照片分享社区,还有云笔记产品,都处于用户PK阶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